干扰素阻断乙型肝炎病毒父婴传播临床的研究.docVIP

干扰素阻断乙型肝炎病毒父婴传播临床的研究.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干扰素阻断乙型肝炎病毒父婴传播临床的研究

干扰素阻断乙型肝炎病毒父婴传播临床的研究   [摘要] 目的 研究干扰素阻断父婴传播乙型肝炎病毒(HBV)的效果。 方法 选择2005年2月~2012年3月在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及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就诊的460例男性慢性HBV感染者及所生新生儿进行研究。研究组为230例接受干扰素治疗并停药的患者及半年后其与配偶自然受孕所生新生儿;对照组为230例不愿接受抗病毒治疗的患者与其配偶自然受孕所生新生儿。观察两组患者生育前HBV定量水平及两组所生新生儿HBV感染情况。 结果 HBV父婴传播高风险阈值为≥1.0×106 copies/mL。干扰素治疗后,父婴传播风险下降31.87%,而对于高病毒载量患者,父婴传播率无明显改变。 结论 HBV水平高者,其子代感染HBV可能性大;干扰素治疗后HBV垂直传播的风险明显下降。但对于过高病毒载量患者,干扰素疗效欠佳。   [关键词] 干扰素;乙肝病毒;父婴传播   [中图分类号] R512.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3)04(a)-0043-03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是我国常见的慢性传染病之一,严重危害人民健康。我国慢乙肝患者多为婴幼儿期感染。在围生期和婴幼儿时期感染HBV者中,分别有90% 和25%~30% 将发展成慢性感染[1-2]。而垂直传播在HBV代一代相传的恶性循环中起重要作用[3],垂直传播分母婴及父婴传播。母婴传播相对研究较多,而父婴传播研究资料较少,干扰素对于阻断父婴传播的研究尚未见报道,本研究尝试观察干扰素对阻断HBV父婴传播的临床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连续收集2005年2月~2012年3月在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及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230例患者,年龄20~38岁,平均(26.5±3.3)岁,慢性HBV感染的男性干扰素治疗并停药半年后,其本人及配偶所生新生儿为治疗组;230例年龄 21~40岁,平均(27.3±3.9)岁,慢性HBV感染且不愿接受抗病毒治疗男性患者及其配偶所生新生儿为对照组。纳入标准:①诊断符合2000年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4];②所有患者符合《中国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5]抗病毒适应证;③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④既往未接受过抗病毒治疗;⑤配偶乙肝病毒标志物(Hepatitis B virus markers, HBVM)均阴性,并且均接受规范乙肝病毒主动免疫。排除标准:①合并未控制的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合并心脏病、心律失常、风湿、免疫系统疾病、血液系统疾病;②不愿接受随访,失访;③至观察终点时,患者配偶尚未怀孕或胎儿尚未出生;④合并丙型肝炎或HIV感染者;⑤合并酒精性肝病患者;⑥专科医师鉴定有生殖障碍患者。所有患者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两组年龄、病毒载量、E抗原阳性比例、谷氨酸氨基转移酶及配偶孕前HBsAb阳性率等临床特征比较见表1。   1.2 观察指标及方法   治疗组接受标准普通干扰素(运德素)规范治疗,疗程为12~72周,中位时间40周。对照组常规使用护肝药物治疗。所有患者检测 HBV-DNA定量,肝功能,HBVM。其中治疗组治疗前及治疗结束时均检测上述指标。所有新生儿均留取脐带血检测HBV-DNA定量。所有患者配偶均规范注射乙肝疫苗。其中HBV-DNA定量检测试剂采用中山大学达安公司试剂,用荧光定量PCR(FQ-PCR)法。HBV-DNA定量1.0×103 copies/mL为阴性。HBVM检测用常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   1.3 统计学方法   2.2 治疗组用药后病毒水平   2.3 对照组中HBV垂直传播高风险阈值   3 讨论   乙型肝炎防治是一个长期系统工程,结合我国现状,HBV垂直传播的阻断是个重要内容。垂直传播包括母婴传播和父婴传播,前者目前研究较多,大家也较重视,效果显著。但经过积极母婴传播阻断后,仍有10%~20%新生儿感染HBV,考虑不排除为父婴传播导致[6]。   父婴传播有广义与狭义概念之分,广义父婴传播是指感染HBV的父亲和母亲除生殖细胞接触(受精)以外,密切的日常生活,孕期性生活及产后接触等各种途径所实现的HBV感染。其实质为通过父-母-婴的方式感染子代,为一种间接的的父婴感染方式。目前较多研究集中在广义父婴传播的阻断上,而效果有限。狭义父婴传播则是指HBV通过感染生殖细胞精子,在受精时由精子作为载体,将病毒基因带入胚胎而使子代患病[7]。此概念来自从1977年, Blumberg曾根据家系调查结果推测HBV-DNA可能整和入宿主生殖细胞基因然后在子代中传播,拉开了父婴传播的序幕。目前已经肯定精子可以携带HBV-DNA,并且是主动吸入病毒,且多

文档评论(0)

34711615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