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疾病名】糖尿病酮症酸中毒.PDF

  1. 1、本文档共2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疾病名】糖尿病酮症酸中毒.PDF

【疾病名】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英文名】diabetes mellitus ketoacidosis 【缩写】 【别名】diabetic ketoacidosis;糖尿病性酮酸中毒;糖尿病性酮症酸中毒 【ICD 号】E14.1 【概述】 糖尿病患者常可发生急性并发症,主要包括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iabetes mellitus ketoacidosis)、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 (hyperosmolar nonketotic diabetic coma,HNDC)和糖尿病乳酸性酸中毒 (lactic acidosis,LA)。三者可以单独发生,也 2 种以上先后或同时发生。 例如患者发生的尽管主要是 DKA,往往同时有 HNDC和(或)LA,几乎半数 DKA病 人血乳酸增高,而HNDC病人至少有 1/3存在轻度 DKA,另有不少 HNDC病人, 也有血乳酸增高,并不是 “纯非酮症性”。因此,对糖尿病急性并发症危重患 者,应警惕上述病症重叠存在。 【流行病学】 DKA的发病率,据统计每年 1 型糖尿病约为 3%~4%;2型糖尿病在急性感 染或应激状态也可发生。在住院糖尿病病人中,国外统计约占 14%,国内(北医 一院)约占 14.6%。由于 DKA本身是一种可能威胁病人生命的严重代谢紊乱,在 胰岛素临床应用前是糖尿病病人的主要死亡原因。美国Joslin临床统计 1915~1922年占糖尿病死亡人数的 41%,1923~1936年自胰岛素问世后迅速降 为8.4%,20 世纪 60年代以后降至 1%左右。目前,在我国大部分地区DKA直接 致死率已明显下降,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诊断及时和治疗恰当。 【病因】 诱发 DKA的主要原因主要为感染、饮食或治疗不当及各种应激因素。未经 治疗、病情进展急剧的 1 型糖尿病病人,尤其是儿童或青少年,DKA 可作为首 发症就诊。 1.急性感染 是DKA的重要诱因,包括呼吸系统、泌尿系统及皮肤感染常 见,且以冬春季发病率较高。急性感染又可是DKA的合并症,与DKA互为因 果,形成恶性循环,更增加诊治的复杂性。 2.治疗不当 如中断药物 (尤其是胰岛素)治疗、药量不足及抗药性产生 等 。尤其是 1 型糖尿病病人停用或减少胰岛素治疗剂量,常 引起 DKA。2型糖 尿病病人长期大量服用苯乙双胍,尤其肝、肾功能不佳时易诱发 DKA;也有报 道大剂量噻嗪类利尿剂诱发者。近年来,有些患者轻信并无确 疗效的治疗手 段或 “药物”,放弃了科学的公认的正规治疗方案,尤其是 1 型糖尿病患者, 甚至停用了胰岛素,更易诱发 DKA。 3.饮食失控和 (或)胃肠道疾病 如饮食过量、过甜 (含糖过多)或不足,酗 酒,或呕吐、腹泻等,均可加重代谢紊乱而诱发 DKA。 4.其他应激 诸如严重外伤、麻醉、手术、妊娠、分娩、精神刺激以及心 肌梗死或脑血管意外等情况 。由于应激造成的升糖激素水平的升高,交感神经 系统兴奋性的增加,加之饮食失调,均易诱发酮症酸中毒。 【发病机制】 DKA发病的基本环节是由于胰岛素缺乏 (图 1)和胰岛素反调节激素 (即升糖 激素)增加 (图 2),导致糖代谢障碍,血糖不能正常利用,结果血糖增高,脂肪 分解增加,血酮增多和继发代谢性酸中毒与水、电解质平衡紊乱等一系列改 变 。升糖激素包括胰高糖素、肾上腺素、糖皮质激素和生长激素,其中,胰高 糖素的作用最强 。胰高糖素分泌过多是引起 DKA发病的主要因素。由于胰岛素 及升糖激素分泌双重障碍,患者体 内葡萄糖运转载体功能降低,糖原合成与糖 的利用率下降,糖原分解及糖异生加强,血糖显著增高。同时,由于脂肪代谢 紊乱,游离脂肪酸水平增加,给酮体的产生提供了大量前体,最终形成了酮症 酸中毒。 DKA时,机体发生的病理生理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高血糖 DKA 患者的血糖多呈中等程度的升高,常为 300~500mg/dl,除 非发生肾功能不全,否则多不超过 500mg/dl。造成患者高血

文档评论(0)

shiyouguiz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