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课题2溶解度导学案(新解读【精选】.doc

2016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课题2溶解度导学案(新解读【精选】.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6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课题2溶解度导学案(新解读【精选】.doc

PAGE O(∩_∩)O 第九单元 溶液 课题2 溶解度 知识点1: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1.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定义 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2.判断溶液是否饱和的方法 一般地说,要确定某一溶液是否饱和,只要看在一定温度下,有没有不能继续溶解的剩余溶质存在,如果有,且溶质的量不再减少,那么这种溶液就是所对应温度下的饱和溶液。因此,判断一种溶液是否为饱和溶液,可在温度和溶剂量不变的条件下,向原溶液中再加入少量原溶质,如果溶质不再溶解,说明原溶液是饱和溶液;如果溶质继续溶解,说明原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拓展延伸??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与浓溶液、稀溶液之间的关系。 (1)浓溶液、稀溶液的定义:为粗略地表示溶液中溶质含量的多少,常把溶液分为浓溶液和稀溶液。在一定量的溶液里,含溶质的量相对较多的是浓溶液,含溶质的量相对较少的是稀溶液。 (2)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与浓溶液、稀溶液是从两个不同角度对溶液进行分类的,因此两组概念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即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也不一定是稀溶液。但是,在一定温度下,同一溶质的饱和溶液比它的不饱和溶液要浓。 【例】 周末,感到有点饿的甲同学泡了一杯白糖开水,他用筷子充分搅拌杯中的白糖后,将杯子放在一边待糖水变凉,喝糖水时,发现杯底有少量未溶解的白糖(如图1)。下列操作或现象能说明糖水一定属于饱和溶液的是(  ) 图1 A.泡糖水时进行了充分搅拌 ? ? ? ? ? ? ? ? ? ? ? ? ? B.糖水热的时候白糖全部溶解 C.凉的糖水底部有剩余的白糖 ? ? ? ? ? ? ? ? ? ? ? ? D.喝糖水时感到很甜 答案:C  点拨:甲同学泡了一杯白糖开水,他用筷子充分搅拌杯中的白糖后所得的溶液没说是否有不溶物,所以不一定饱和,故A错;糖水热的时候白糖全部溶解,可能刚好饱和,也可能不饱和,故B错;待糖水变凉,喝糖水时,发现杯底有少量未溶解的白糖,说明此时属于饱和溶液,故C正确;喝糖水时感到很甜与浓度有关,与是否饱和无关,故D错。 知识点2: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转化条件 1.大多数物质(如KNO3等)的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之间的转化可通过如下方法: 饱和溶液 ? ?? ??不饱和溶液 2.极少数物质[如Ca(OH)2]的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之间的转化需通过如下方法: 饱和溶液 ? ?? ??不饱和溶液 易错警示??对于不同溶质的溶液而言,改变溶质、溶剂的量都可以实现上述转变,但改变温度要视具体物质而定,如KNO3等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能力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但有极少数固体物质(如氢氧化钙)的溶解能力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因此若将KNO3的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应降低温度,若将Ca(OH)2的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应升高温度。 【例】 欲使任意一种不饱和溶液转变为饱和溶液,最可靠的方法是(  ) A.升高温度   ?  B.降低温度  ?   C.再加入同种溶质   ?  D.倒出一些溶液 答案:C  点拨:因为不同物质的溶解能力受温度变化的影响不同,因此,升高温度或降低温度不一定能使不饱和溶液转变为饱和溶液,故A、B错误;溶液具有均一性、稳定性,因此倒出一些溶液不能将不饱和溶液转变为饱和溶液,故D错误;而加入同种溶质一定能将不饱和溶液转变为饱和溶液,因此最可靠的方法是加入同种溶质,故C正确。 知识点3:固体物质的溶解度 1.固体物质的溶解度 (1)概念: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 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2)正确理解概念中的四要素(见表1)。 表1 四要素 条 件 标 准 状 态 单 位 内容 在一定温度下 在100 g溶剂里 达到饱和状态 g 理解 影响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内因是溶质和溶剂的性质,外因是温度。如果温度改变,则固体物质的溶解度也会改变,因此,只有在指明温度时,溶解度才有意义 为了比较不同物质的溶解能力,人们规定以100 g溶剂为标准,需强调和注意的是:此处100 g是溶剂的质量,而不是溶液的质量 溶解度是比较同一条件下某种物质溶解能力大小的表示方法,只有达到该条件下溶解的最大值,才可称其为溶解度,因此必须要求“达到饱和状态” 溶解度是规定标准下的溶质的质量,常用单位“g”来表示 2.影响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因素 (1)内部因素:溶质和溶剂本身的性质。例如20 ℃时,KNO3的溶解度为31.6 g,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 g,此处造成溶解度不同的原因是硝酸钾与氯化钠两种溶质的性质不同。20 ℃时KNO3在水中、汽油中的溶解度相差很大,这是由于溶剂性质不同的原因。 (2)外部因素:温度。与溶剂量的多少

文档评论(0)

liuxiaoyu9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