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我国逆城市化的研究及其原因分析
我国逆城市化的研究及其原因分析
摘要: 在我国,逆城市化现象已经出现。根据逆城市化理论,研究各国“逆城市化”发展特点,对比中美两国逆城市化现象的区别。在此基础上,分析形成我国逆城市化的原因所在,并最终提出我国城市化发展的建议。
Abstract: The counter-urbanization phenomenon has emerged in China. According to the theory of counter-urbanization, it is necessary to study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ounter-urbanization of different countries, and compare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Sino-US counter-urbanization. On this basis, we analyze the reasons for the formation of counter-urbanization, and put forward the recommendations of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urbanization.
关键词: 逆城市化;城市化;城市化率
Key words: counter-urbanization;urbanization;urbanization rate
中图分类号:C912.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32-0057-03
0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化建设速度突飞猛进,诸如北京、上海、深圳等国际化大都市纷纷建成。但是,随着城市化的快速进展,人口大量向大城市集中,交通拥挤、城市污染严重、住房难、子女入学等城市问题日益加剧,从而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在经济较发达的广东、江苏和浙江、北京等地区,出现了城市人口向郊区乃至乡村回流的所谓“逆城市化”现象,且已经不是一种个别的、偶然的现象。对于中国“逆城市化”这种现象,要根据我国具体国情以及城市基本特点,正确区分与美国等发达国家“逆城市化”现象的异同,合理分析我国“逆城市化”原因及其发展趋势,为我国城市化建设道路或发展模式选择提供有效参考依据。
1 逆城市化理论
1.1 逆城市化理论背景 逆城市化理论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由美国经济地理学家布赖恩·J·L·贝里在1976年第一次提出。1940年后,美国大都市区的人口规模和空间规模不断扩张,同时,战后美国的经济繁荣也促进了大都市的发展。但是,到了20世纪70年代中期,美国大城市开始出现发展趋缓的现象,在1970年3月到1974年4月期间,大都市的人口减少了180万。同时,其它西方发达国家也不同程度地出现大城市发展放缓现象。贝里认为“逆城市化进程的本质就是规模的下降、密度的下降和异质性的下降”,这一趋势是使得人口分布“从一种比较集中的状态到一种不太集中的状态的运动”[1]。他描述了发达国家城市发展过程中的新特点:城市社会的人口重心发生变化,城市社会的经济活动和政治影响力也由城市中心向外围地区转移。相反的是,经过70年代之后,80年代起美国又出现了再集中化和“再城市化”的趋势,进而美国学者推导出城市发展四阶段理论,即:城市化—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再城市化[2]。
1.2 各国“逆城市化”发展趋势 各国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城市化水平各不相同。西方发达国家在上世纪90年代城市发展进入了再城市化阶段,在城市发展过程中都出现了“逆城市化”现象。各国的“逆城市化”表现各有特点,相同之处都是人口空心化和产业空心化,其中有代表性的是美国、德国、日本、英国与俄罗斯。
如前文所述,美国城市郊区化发生在20世纪70年代,主要表现是城市人口向郊区转移,大城市外围分散卫星城镇,根本原因在于城市人口、服务业及相关产业向郊区迁移的一种离心分散化。德国城市化进程中,非常鲜明的特点为中小城镇是城市化的主体、城乡一体化程度高,小城市(人口在2万~20万)在所有城市中占了76%的比例。日本城市化进程与工业发展水平息息相关,特点为形成城市群,市中心区人口较少。20世纪初期形成四大工业地带,人口向工业发达城市集中。但到20世纪后期,由于经济增长缓慢,工业增长速度减缓,以及土地价格的不断上涨,使得人口和企业向城郊迁移,从而形成城市群。英国城市郊区化的主要原因在于市中心地区和城市边缘地带地价悬殊,住宅建设对土地需求不断增加,以及工业结构改变使企业外迁。俄罗斯城市化水平速度很快,这与前苏联长期实行低房租政策有关。但发展后期,地价上涨使得城市居民土地需求向郊区转移,以满足寻找第二住所和辅助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YS-900A-G故障录波及测距装置说明书.pdf VIP
- 建筑幕墙施工与验收规范讲解:课件示例.ppt VIP
- CSC-150数字式母线保护装置(国网六统一版本)说明书.pdf VIP
- 第8课 用制度体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 课件 中职高教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pptx
- 丹佛斯双涡轮离心压缩机-应用手册-TT、TG.pdf VIP
- 《建筑幕墙工程施工技术》课件.ppt VIP
- 2023年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招聘考试真题.docx
- CSC-336C数字式非电量保护装置说明书.pdf VIP
- 中国银行房屋抵押贷款合同7篇.docx VIP
- 中国智能仓储市场调研报告(2025)-AIoT星图研究院.docx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