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佳节倍思亲》说课稿.docVIP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每逢佳节倍思亲》说课稿

《每逢佳节备思亲》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下午好,我是七号,今天我要说课的课文是《每逢佳节倍思亲》。 一、说教材 《每逢佳节倍思亲》是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第1篇课文。这是一篇“文包诗”,是苏教版教材所特有的形式。就小学阶段而言,它是中年段的一篇“文包诗”;就年段而言,它前承低年段的《咏华山》、《英英学古诗》、《母亲的恩情》,后启高年段的《黄鹤楼送别》,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就本册教材而言,它是仅有的一篇“文包诗”;而就本单元而言,它与第24课《孙中山破陋习》相反,是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传承。 它呈现了王维的诗作《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以及创作背景,整篇文包诗表现了作者思亲之情。 说学情 其实,学生在低年段已经学习了三篇文包诗,他们对文包诗并不陌生。可以说,学生对在情境中学古诗还是比较感兴趣的。 现在,十岁的孩子几乎没有离开过父母,对本诗所表达的思亲之情,学生难以体验,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创设情境,结合“文”,引导学生体会“诗”情。 说目标 基于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根据新课标的理念,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如下: 1.凸显字源识字: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5个生字只识不写,利用字源学会“幼”“采”,并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培养浓厚的识字兴趣。 2.贯穿诵读指导: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诵读古诗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并背诵古诗。 3.倡导合作探究:抓住重点词句,诗文对照,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人身居外地,在重阳佳节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 4.体悟文本特点:初步了解“文包诗”的文本形式,大体知道“文”是“诗”的写作背景及缘由补充,为理解古诗作铺垫。 5.丰富诗歌积累:结合本文作品的情感,积累思乡诗句,熟读成诵。 这些教学目标体现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 说重难点 根据本课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以及学生的思维特点和年段特征,我确定了如下重难点: 1.诵读古诗,体验情感,展开想象,并背诵古诗。 2.诗文对照,理解诗意,体会诗人思亲之情。 五、说教法、学法 下面我来谈谈本课的教法学法,根据文本特点和课标要求,本课采用 “诗文对照解诗意” “朗读感悟重体验” “自主合作体诗情”的教法和学法。 六、说教学流程 下面,我想谈谈我的教学流程。本课的教学我将分五个步骤进行。 (一)激活 导学 聚集 课堂伊始,学生吟诵已经学过的古诗,调动已有的知识储备。再说一说已知的思乡诗句,以此导入,聚焦本课所学古诗。(贴课题) (二)质疑 初读 品字 在读诗之后,引导学生质疑,以学定教。在学生质疑时,我将引导他们从以下三个方向质疑:1.对诗题的质疑。2.对诗人的质疑。3.对词句、诗意的质疑。根据质疑,引导学生初读课文,寻求答案,要求做到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我将采用集中识字的方式,出示以下字词。因为学生容易把幼的YAO字旁与绞丝旁混淆,采与容易与三撇的彩混淆,所以我利用字源法突出“幼”和“采”的音、形、义的教学,并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提笔练字。 (三)之后进入第三环节 回归 提炼 概括 识字之后回归文本,汇报交流刚刚质疑的问题,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空间,解决浅显的问题,提炼“深度”问题,作为第二课时的支撑点,留待第二课时解决。并指导学生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以上教学为第一课时教学内容,下面我将着重说说以下两个环节,也就是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 (四)释诗 悟情 吟诵 这是第二课时最关键的步骤,“文包诗”这类课文,应该遵循学诗为主、以文解诗、借文悟诗的原则,我将依据诗文对照的教法和学法把这一步骤分三个环节。 1.参照阅读 理解诗意 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理解诗意。加红的字在文本中难以找到它的解释,我们预设它们可能是学生质疑的关键。当然,这只是我的预设,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可以依学情而定。利用小组汇报交流,引导学生诗文对照,以文解诗。 2.比照阅读 体悟诗情 新课标指出,中年段孩子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因此,我重捶敲打“倍”字的理解感悟。(板书:加点“倍”)在学生理解“倍”为“加倍”之意的基础上,加大火候,从旁点拨“倍思亲”的原因,(在课题旁打问号)力促学生思维爬坡,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句,品读感悟,展开想象,体会诗人当时的心情。 当学生找到第一自然时,我给学生补充王维背井离乡的相关资料,抓住“离开家乡”“已经两年”,体会他身在他乡,心在故乡的思乡之情,这时,我(板书:异乡 异客)。 当学生找到第二自然段时,我引导学生抓住“扶老携幼”、“兴高采烈”两个词语,想象当时热闹的情景,比较诗人与人们的心情,这时,我(板书:触景生情),并诗文对照,指导一、二句诗的诵读。 当学生找到第三自然段时,我(板书:只少一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pengyou201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