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籁与逍遥-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PDF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天籁与逍遥-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第 23 卷第 1 期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Vol.23 No.1 2017 年 1 月 J. CENT. SOUTH UNIV. (SOCIAL SCIENCE) Jan. 2017 “天籁”与 “逍遥” ——庄子“听之以气”之审美关照探颐 史建成 (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湖北武汉,430072) 摘要:“心斋”作为庄子提出的修持功夫,其实只是达到“听之以气”的逻辑前提,是为实现“游乎天地之一气” 所作的主观否定。庄子继承了“气”字本义,并提升了“气”对于个体、社会、自然的功能意义,提出了“通天 下一气”思想。“通天下一气”通过“物化”实现了“气”对于纵、横双向的贯通。在此基础上,庄子阐发了“听 之以气”的思想,辩证统一了“听之以耳”和“听之以心”,并将“天籁”思想具体化。“听之以气”打通了人生 在世与“道”本体的隔阂,使“逍遥游”的审美理想有章可循。“听之以气”的真人在逍遥游中与道合一,并以 道面向世界。 关键词:庄子;听之以气;耳;心;道;真人 中图分类号:B2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04(2017)01−0006−06 《庄子·人间世》主要以人间世事为探讨主题。 应则直接认为“气即是高度修养境界的空灵明觉之 本篇开头假借孔子、颜回问答试图寻求一种谏言暴君 [3] 心” 。当代庄学研究者也大都将修心作为庄子气论 的最佳方式。作为儒家贤者的颜回秉持着“治国去之” 思想的核心指向,把“虚静”之心当作这一理论的完 ① “乱国就之”( 《庄子·人间世》) 的治世理想。但在 成。然而,通过《庄子》文本的整体考察我们发现, 庄子看来,假若谏者不首先安立己道而继续以“名” “听之以气”的阐发有着内在的理论铺垫,是庄子道 “知”这样的凶器来对暴君实行教化,结果只会招来 论美学结构中极为重要的一环。通过“听之以气”,实 杀身之祸。所以庄子借孔子之口否定了“端虚勉一” 现“游心”对于道的体察,最终达到“无待”的“逍 “内直外曲”“成而上比”这三种谏言方式,转而寻求 遥游”。与此相对,“心斋”作为一种修持功夫仅仅只 一种“存诸己”的向内方式作为安立己道的根本,这 是达到“听之以气”的逻辑前提,是为实现“游乎天 种功夫就是“心斋”。 地之一气”所作的主观否定。因此,如何理解庄子哲 仲尼曰:若一志,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 学中“气”的本性以及“听之以气”如何发生就成为 之以心而听之以气!听止于耳,心止于符。气也者, 一个核心问题。 虚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 专一你的心志,不要用感官的耳朵来听而是要用 一、“气”字演化与庄子的拓展 心去听,不要用心去听而是要用气去听!耳朵的限度 在于它有限的听力,心的限度在于与之相合的情境。 然而,气是一种虚空以待物的存在者。唯有道聚集于 在《庄子》的繁体文本中,“气”本作“氣”字。 虚空之气,并且成为气的规定性。人如何达到虚并且 然而,根据《说文解字》的解释,二者是有差异的。 听之以气,这就是心斋的功夫。《庄子》历代的注释者 其中,对“气”的解释为“云气也,象形,凡气之属 极为重视保持“虚而待物”对于主体修持“心斋”的 皆从气”( 《说文解字》) 。而“氣”则为“馈客刍米 重要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tangzhaoxu12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