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普网站查研究.docVIP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科普网站查研究

中国科普网站调查研究 张振克 田海涛 魏桂红 [摘 要] 2005年初,以google搜索引擎为主,共获得233个中文科普网站。目前,中国科普网站主要有大型综合型、一般综合型、地方型、专题型、相关科普型和基于大型综合网站的科普频道型。就网站所在地而言,综合性网站主要分布在北京,地方型的科普网站数量以浙江和江苏最多,专业科普网站主要分布在北京和上海两地,相关科普网站和科普频道型网站主要分布在北京。总体上看,中国科普网站的分布具有以一个中心(北京)和一个沿海带为主,并向内陆衰减的趋势。中国科普网站涉及科学领域广泛,在国民科学教育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科普网站已成为公众获取科学知识的主要途径之一。我国科普网站还存在网站内容简单、表达形式欠佳、互动性差等问题,未来中国科普网站的建设,迫切需要合理规划科普网站建设,加强科学精神、科学方法和科学思想的传播。 [关键词] 科普网站 类型 分布 内容 建议 Abstract:Based on the investigation of the Science Popularization Websites(SPWs) in China, which was hold in the early 2005, 233 SPWs were collected. There were six types of SPWs. The comprehensive SPWs located mainly in Beijing. The professional SPWs were mainly distributed in Beijing and Shanghai. The top two Local SPWs were from Zhejiang and Jiangsu Provinces. The other types of SPWs located mainly in Beijing. The general distribution of most SPWs in China has the character of“one center (Beijing)and one belt(coastal zone)”and“decline along the inland regions”. SPWs in China were related to many disciplines and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improvement of public science awareness and knowledge. There were some problems with the SPWs in China,such as simple contents, poor display forms,and lack of two-ways flow of messages. In the future, Keywords:scientific popularization website;type;distribution 一、引言 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离不开信息的传播和交流。随着网络逐渐成为当今世界最庞大和使用最广泛的信息传播工具,人类社会开始进入信息网络时代。因特网在世纪之交的高速发展,犹如铺天盖地的大浪载着海量的信息进入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网络通过特有的开放性向人类传递大量知识。 1994年,由克林顿签发的科学政策报告《为了国家利益发展科学》中一再强调指出,“为了迎接21世纪的挑战,美国应成为一个科学知识普及的社会”,并认为“良好的国民科学素养是认识和欣赏现代世界的关键”[1]。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受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科学政策的影响,中国政府对科普事业的发展给予高度重视,把科学普及与提升公众科学素养、提升国民素质和综合国力等联系起来。中国科协组织进行的2005中国公众科学素养抽样调查显示:从互联网获得的科技信息的比例比2003年上升了1.5%,其中,18~29岁年龄段的比例为14.5%,60~69岁年龄段的比例仅有0.7%;同时,互联网利用的比例随文化程度升高而明显增高,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不足1%,而初中、高中或中专文化程度的比例分别是4.6%和20.5%,大专、大学及以上文化程度的比例为42.9%和55.4%;在不同职业人群中,国家机关、党群组织负责人利用因特网获取科技信息的比例最高,为35.1%,其次是学生和办事人员与有关人员,比例均为33.7%;城镇居民的比例(15.5%)显著高于乡村居民(2.0%)[2]。 科普网站在提高公众科学素养中具有积极的作用。伴随网络用户的增加和互联网的普及,科普网站在年轻一代的科学素养教育中

文档评论(0)

jixujianchi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