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复兴古典 同济天下 视频课尔雅满分答案.docx

中国文化复兴古典 同济天下 视频课尔雅满分答案.docx

  1. 1、本文档共2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文化复兴古典 同济天下 视频课尔雅满分答案

中国文化:复兴古典 同济天下尔雅视频课答案 1.1 1 以下哪句话不是《毛氏大序》中的表达?(C) A、诗者,志之所之也 B、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C、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 D、情动于中而形于言 2 历代《诗》学争论的分歧或可简单总结为(AB)。 A、小学训诂层面争论 B、大学义理层面争论 C、今古文争论 D、汉宋争论 3 柯小刚认为古今《诗》学的大分歧涉及(CD)。 A、《诗经》成书年代 B、《诗经》的作者 C、《诗经》性质 D、读《诗》的方法 4 柯小刚认为重建《诗》学首先要提的是大学层面的义理问题。(√) 5 柯小刚认为,《诗》中只有儿女情长。(×) 1.2 1 《尼各马可伦理学》的作者是(D)。 A、苏格拉底 B、柏拉图 C、洛克 D、亚里士多德 2 王船山《诗广传》论《关雎》言(B)。 A、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B、性无不通,情无不顺 C、圣人达情以生文 D、君子之心有与天地同情者 3 李翱是(A)文学家,著有《复性书》。 A、唐代 B、宋代 C、明代 D、清代 4 柯小刚认为《诗经》所记载的内容同社会道德和国家政治没有关系。(×) 5 柯小刚认为,诗风正则道德行。(√) 1.3 1 柯小刚认为,宋人疑《毛诗》主要立足于(C)。 A、文字 B、政治 C、教化 D、真实性 2 柯小刚认为,清人疑《毛诗》主要立足于(D)。 A、义理 B、政治 C、教化 D、学术 3 《诗》之为经奠定于孔子的编订和削删。(√) 4 柯小刚认为,后世的经学讨论日趋繁琐。(√) 1.4 1 宋人疑经是认为《毛诗》的(D)还不够。 A、艺术化 B、义理化 C、文学化 D、道德化 2 现代诗经学者认为,我们不需要《诗经》体现出的(B)。 A、文学价值 B、道德观念 C、艺术风格 D、历史风貌 3 柯小刚认为,出版于1931年的《古史辨》是现代疑经的先驱。(√) 4 柯小刚反对认为读《诗经》不能增进道德的观点。(√) 1.5 1 柯小刚认为,现代学术崇奉的理性不过是(D)的奴隶。 A、感性 B、欲望 C、冲动 D、激情 2 柯小刚认为,现代《诗》学把《诗》还原为情歌和民谣是对古人的(A)。 A、曲解 B、继承 C、发扬 D、同情 3 柯小刚认为,现代《诗经》研究把诗经从先秦政治生活中剥离,是为了客观的看待历史。(×) 4 柯小刚认为,现代《诗》学是要用新道德、新政治、新文化替代《诗经》的教化内容。(√) 1.6 1 柯小刚认为,古人对正统的态度是(C)。 A、怨恨正统 B、反叛正统 C、辨明延续正统 D、忽视正统 2 柯小刚认为,(A)的不变的真实性可通过文章的变化损益来传达和保持。 A、义理 B、训诂 C、制度 D、风俗 3 古代的“文献”含义是文本与(B)。 A、文献 B、师承 C、史料 D、学说 4 柯小刚认为,现代人批判《毛诗》是为了反叛正统。(√) 5 柯小刚认为,现代学者对古代正统只当作官方强制的意识形态来看。(√) 2.1 1 《采蘩》的表述结构是(B)。 A、陈述 B、问答 C、感叹 D、倒装 2 《诗经》中,采蘩是用于(C)之宫。 A、天子 B、大夫 C、公侯 D、士族 3 古代祭祀时只有牛、羊则被称为(D)。 A、太牢 B、三牲 C、牺牲 D、少牢 4 葛藤可以用来织布。(√) 5 采蘩主要是女性的工作。(√) 2.2 1 柯小刚认为,祭祀采蘩是因为蘩的(C)。 A、颜色 B、外形 C、香气 D、食用价值 2 下列选项中,属于汉代今文经学的《诗》有(ABC)。 A、《鲁诗》 B、《齐诗》 C、《韩诗》 D、《毛诗》 3 《毛诗》属于古文经学。(√) 4 柯小刚认为,《采蘩》的大旨是助祭。(√) 5 《黄帝内经》是中国最早的医学典籍。(√) 2.3 1 “仁义礼智,非外铄我也。”出自(B)。 A、《论语》 B、《孟子》 C、《荀子》 D、《中庸》 2 “祭如在”出自(C)。 A、《大学》 B、《中庸》 C、《论语》 D、《孟子》 3 柯小刚认为,天人之间的感通是经(B)实现的。 A、心灵 B、气味 C、梦境 D、祭拜 4 《诗经》中许多篇目是礼乐场合使用的歌词。(√) 5 《礼记·郊特牲》认为要通过气味表达对死者的思念。(√) 2.4 1 “被之僮僮,夙夜在公。”是形容一种(D)状态。 A、悠然 B、恬然 C、自然 D、庄严 2 柯小刚认为,居敬是一种(B)的功夫修持。 A、空间性 B、时间性 C、庄重性 D、舒缓性 3 “天命之谓性”出自(D)。 A、《大学》 B、《诗经》 C、《周易》 D、《中庸》 4 柯小刚认为发乎情止乎礼是为了人类的感情可以持久。(√) 5 《毛诗序》认为“采蘩,夫人不失职也。”(√) 2.5 1、据《礼记》记载,祭祀之前要斋戒() 三天。 2、透纳是()著名艺术家 英国 “被之僮僮”指的是头饰或假发等类

文档评论(0)

shenlan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