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瘿病总论-河南中医学院精品课程-医学课件.ppt
* 生理功能 合成、贮存、分泌甲状腺素 甲状腺素生理作用: 增加全身组织细胞的氧消耗及热量产生; 促进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分解; 促进人体的生长发育及组织分化。 甲状腺功能调节 下丘脑—腺垂体—甲状腺轴控制系统 甲状腺的自身调节 * 1、体检: 体位:端坐,双手放于膝,显露颈部,医者对坐 。 望诊: 颈部轮廓(对称?有无肿块、隆起?) 肿块的位置、大小、形态; 肿块是否随吞咽上下移动等) 甲状腺的检查 * 触诊: 双手进行,先触健侧,后扪肿块; 注意位置(左、右、峡); 数目(单发、多发); 硬度(柔软如棉馒或坚实如木或坚硬如石); 光滑度; 活动度; 边缘:是否清楚; 压痛; * * 肿块是否随吞咽上下移动 有无气管移位 颈部淋巴结有无肿大 有无震颤。 * A、基础代谢率测定(对肉瘿或气瘿合并甲亢时) B、 T3、T4测定 C、甲状腺吸131I率 D、甲状腺扫描 E、B超 F、针吸细胞学检查 * * 颈部肿块鉴别 炎症性淋巴结肿大 先天性颈部囊状淋巴管瘤 腮腺混合瘤 恶性肿瘤的颈淋巴转移等 * 病因病机 1、与脏腑经络关系 2、正气不足是形成瘿病的内在依据。 3、气、血、痰运行失常为主要病理表现 4、主要病因病机: 肝郁气滞 气虚血瘀 痰凝 冲任失调 痰火郁结 * 河南中医学院第一临床医学院外科学科 * go 概念: 认为瘿是一种颈部疾患,瘿之病状如贝壳编成之圈状佩于颈也,或如有物系于喉间状。 中医古代医籍有“五瘿”之说,筋骨呈露曰筋瘿,赤脉交结曰血瘿,皮色不变曰肉瘿,随忧喜消长曰气瘿,坚硬不可移曰石瘿,此瘿之五名也。这种命名和分类,主要依据瘿的临床表现以及配合五脏所属,这在命名与分类方面有了相当的发展。 * go * go * go * go * go * go * go * go * go * go * go * go 瘿的检查,单靠体格检查很难作出确切诊断,要进行鉴别诊断、预后估计,还应重视客观检查指标。 a、仪器测定 b、公式计算(清晨空腹静卧时反复测定) 公式1:基础代谢率(%)=(脉率+脉压)-111 公式2:基础代谢率(%)=0.75×〔脉率+(0.74×脉压)〕-72 **:正常值为±10%,20%以上才有意义,提示功能亢进。误差较大,心律失常不适合。 131I在24小时内被甲状腺吸收的量为入体总量的30-40%,如果在2小时内甲状腺摄取131I 超过入体总量的25%,或24小时内超过入体总量的50%,且吸碘高峰提前出现,都表示有甲状腺功能亢进。 测定血中 T3、T4的含量。一般来讲,T3的上升早、快,约四倍于正常值,较为敏感;T4较缓慢。 口服131I后,用扫描机或 相机进行检查,可获分布均匀的正常甲状腺图象。当腺体因病变致吸131I功能改变时,则放射性分布失常而呈现异常甲状腺扫描图。因此甲状腺扫描既反映腺体形态(大小、形状),又反映腺体或结节(肉瘿或石瘿)功能。 热、温、凉、冷结节 E、B超 鉴别甲状腺肿块是实质性、还是囊性;还可以测量包块的大小等。 F、针吸细胞学检查 对鉴别肉瘿或石瘿有帮助 * go * go 炎症性淋巴结肿大:多发生于下颏部,局部触压痛。 先天性颈部囊状淋巴管瘤、囊肿:多位于胸锁乳突肌的外缘、锁骨上窝处,柔软如一水囊,有弹性,无压痛,透光试 验阳性,囊肿穿刺可抽出草黄色有胆固醇结晶的液体,透明,易凝固,性状与淋巴液完全相同。 腮腺混合瘤以耳垂与颌角之间的无痛,生长缓慢的肿物为特点,肿物质坚硬,表面光滑,界限清晰,没有压痛,与皮肤无粘连。肿物位于腮腺浅叶者,活动度较大,肿物位于腮腺深叶者,则活动度小。 * go 1、与脏腑经络关系:中医认为:瘿在颈前结喉两侧,为任脉之所主,督脉之所属;任、督系于肝肾,而肝肾经脉均循行于喉。故瘿病与肝肾及任督二脉关系密切。 2、正气不足是形成瘿病的内在依据。 <医宗金鉴>:积之成者,正气不足,而后邪气踞之“。正气不足(肝肾不足、冲任失调、脏腑功能紊乱),外邪入侵,结聚于经络、脏腑,导致气滞、血瘀、痰凝等病理变化,逐渐形成瘿病。 * go * go * go * go * go * go * go 瘿病总论 概念 《说文解字》:“瘿,颈瘤也”。 刘照释名:“瘿,婴也,在颈婴喉也。” 瘿: 广义:颈部或颈前部的肿块。 狭义:指甲状腺肿大或肿块类疾病。 概述 * 分类 中医古代医籍有“五瘿”之说 筋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