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住民策略.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原住民策略

日治時期:對原住民的教育策略 壹、台灣的原住民 對於台灣原住民的起源地,有兩種說法:一是主張原住民的發源地在島外;一是主張台灣是南島語族的祖居地。前者的說法較為普遍。 台灣原住民族,泛指在十七世紀中國大陸沿海地區人民尚未大量移民台灣前,就已經住在台灣及其周邊島嶼的人民。台灣原住民族在語言與文化上屬於南島語系,在人種上屬於馬來人。 在清朝統治時期,原住民族被稱為「番」,又依順服、歸化程度分為熟番、化番和生番。已歸化者稱為「熟番」,主要居住在平原,又稱為「平埔族」;「生番」是會出草、不服從的,主要居住在高山;「化番」是介於「熟番」與「生番」之間。 1895年,台灣淪陷為殖民地,日本也稱原住民為「番」,到1930年霧社事件後,才把「番」改為「高砂族」。 1945年,日本戰敗,國民政府將原住民稱為「平地山胞」或「山地山胞」。後來為了消解族群間的歧視,將山胞改為「原住民」。 貳、理番政策 日本政府對於理番政策的定義為「未曾有過,及無任何系統的經驗與文化」的民族政策,因此比其他的台灣政策更為慎重與深入,理番政策依警察組織狀況而分為四個時期: (一)、撫番時期(1895-1903)主要是番地的開發,在開發過程中,不使用武力。 (二)、討番時期(1903-1915)由警察系統主管理番政策,追求經濟利益為最高原則,佐久間左馬太總督進行了「五年計劃理番事業」,以「掃蕩生番」為重要施政方針。 (三)、治番時期(1915-1930)從理番五年計劃結束之後開始,開始了有計劃的治理番地。 (四)、育番時期(1930-1945)在霧社事件後,發佈了新的理番施政方針—「理番政策大綱」、「理番警察改善要綱」。就是在嚴厲的警戒體制下施行皇民化的政策。 雖然日本政府的理蕃政策,在不同的時期,有著不同的方針。但歸根究柢日本政府的目的,就是只有一個,就是要攫取山地豐富的資源,將番地納入土地調查的範圍中,成為名副其實的日本財產。因為在1895年11月,第一任總督樺山資紀頒布26號日令,聲明「番地=無主地=國有地」。所以在法律上,番地是國有的,番人也沒有「人」應該有的權利。但用武力的鎮壓,始終都會有人起來反抗,為了能夠有效以及長期的控制原住民,必須要從根本來決解,所以日本政府對原住民實施了一系列的教育政策。 叁、教育政策 (一)對原住民教育的主要方針 在所有的殖民統治中,面對異民族的被殖民者,為了追求穩定的統治,教育成為重要的策略。因為山地原住民在日本來台灣之前,都沒有受過正統的教育,所有人事物都是靠口頭相傳的,沒有文字的記載,原住民之間也沒有共同的語言,各部族間也很少合作,至日本政府之前的各殖民政府,對於原住民,都是採放任的態度,任其自生自滅。原住民就好像一張白紙,使得日本在原住民的教育中取到了重大的成功,日本人可以輕易的操控原住民,此時的教育策略的運用,成為整個殖民事業的必要組成。 在持地六三郎的《番政問題調查書》中,確定了治理原住民的政策方針,教育就是實行的方法之一,對於原住民不需要授與所謂「文明流的學科課程」,只要教以修身要旨、國語、讀書與算術等課程即可(持地六三郎,1930)。所以在日本的教育政策中,只是為了使原住民能學會基本常識,並不是要將原住民變為真正的日本人,使原住民通曉日本人的語言,如此日本人的命令就能直通原住民的腦海裡,統治起來就很方便了。在1903年的一次總督府教育會議上,當時的民政長官後藤新平指示說:「教育是好事,可是也不能隨便開設學校,否則就阻礙了殖民政策。教育只要普及日語教育就好了,至於智育的開發,那就不必了。」(中島光孝(2007))由此可以看出,日本的內地延長政策中,對於被殖民者,只是為了能竊取到利益。 初期的教育政策在於教導原住民改變生活習慣,成為良好的農民,是一種消極的政策。「五年理番計畫」之後,教育逐漸教導原住民可以成為日本人,讓原住民開始有國家的意識,對國家服從。到了後期,因應戰爭的需要,就教於原住民要成為皇國民,展開一系列的皇民化的運動,以使得戰場上有足夠的人力與物力。對於原住民的教育,由消極防堵到武力鎮壓,在霧社事件過後,教育成為日本對原住民最主要的治理工作。 (二)番童教育 想要改變一個民族的故有文化,就是讓他們從兒童時期開始,接近統治者的文化,因為兒童在沒有知道本身文化之前,比較容易接受新的文化。日本針對原住民兒童的教育,根據所在的行政區域,分為兩個系統:接受文教系統所管轄的「國語傳習所」(此處國語是指日語),後來改為「番人公學校」的學校教育,例如1896年9月在豬朥束社(今屏東縣滿州鄉里德村)設置了恆春國語傳習所分教場;而位在番界內的原住民,則接受警察系統所管轄的「番童教育所」教育。日本政府之所以願意在豬朥束社設立第一所原住民的「國語傳習所」,在於頭目潘文傑在日本佔台之初,即表達善意和歸順,在日本人眼中,這樣的表現是一種

文档评论(0)

kell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