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原理(二章进气道).pptVIP

  1.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发动机原理(二章进气道)

第四节 进气道 一、功能、设计要求 1、功能 引入空气 高亚音或超音速飞行时减速 2、设计要求 损失小(内流、外阻) 工作稳定性好 高流通能力 出口流场尽量均匀 温度畸变 压力畸变 3、位置 亚音飞机:短舱、尾部等 超音飞机:头部、机身两侧、翼根、腹部等。 4、分类 亚音 超音 二、亚音进气道 1、结构形式 皮托管式 2、流动模型 流量系数 ? 大小决定于飞行M数 和发动机工作状态 0 ? ? 为适应? 的变化,减少分离,具有钝圆形唇口。 三、 超音速进气道 激波 产生:超音速气流受到压缩产生的强压缩波 内凹壁面 楔形物和锥形物 流向高压区 分类:正激波、斜激波、弓形波 激波的性质 共性 强压缩波:经激波后静参数突变,总压下降 波前M数越高,激波越强,参数变化越剧烈 个性 经正激波,波后M1;经斜激波,波后一般仍为M1。 对相同超音速来流,经正激波的总压损失大于斜激波 来流M1=1.5 正激波:?s=0.92 M2=0.7 斜激波: (楔形物?=10?8’,?=57?), ?s=0.986,M2=1.107 对于斜激波,?越大, ?越大,激波越强,损失越大 经正激波,气流方向不变;经斜激波气流向波面转折 相交与反射 三、超音速进气道 1、气动设计原理 利用激波的性质,设计为多波系结构,即先利用损失小的斜激波,逐步将高超音流滞止为低超音流,再利用一道弱的正激波将超音流滞止为亚音流。 减小因激波引起的总压损失 波系结构 来流M数=2.0 F15 超音速进气道 2、基本类型 轴对称 二元(矩形) 3、工作原理 Ma1?Ma1 收敛—扩张 三种类型 混压式 外压式 内压式 内压式超音进气道 超音?亚音:全部在口内完成; 理想状况:总压损失小 因起动问题,较少实用。 外压式超音进气道 超音气流经过2道斜激波后,气流速度减小,压力提高,再经过一道位于进口处的正激波降为亚音流,在口内的扩张通道内进一步减速增压; 超音?亚音:全部在口外完成; 外阻较大。 混压式超音进气道 超音?亚音:介乎于前两者之间; 外罩平直,外阻小; 结尾正激波可自动调节,工作稳定; 起动较容易。 4、超音速进气道特性 (1)斜波系角度变化 交点不再位于唇口 低超音速飞行,激波交点前移,超音溢流阻力加大。 高超音速飞行,激波交点后移,激波损失加大。 4、超音速进气道特性 (2)结尾正激波位于喉道(临界状态) (3)结尾正激波被吸向后移(超临界状态) 总压损失加大 嗡鸣 (4)结尾正激波被推出口外(亚临界状态) 亚音溢流阻力加大 喘振 4、超音速进气道特性 5、调节 轴对称 移动中心锥体 二元 调节楔角板角度 外罩角度 放气门 辅助进气门 * * V0 0.9982 0.8965 结尾正激波 0.947 1.12 楔板角?2=12?39? 0.926 0.98 1.617 楔板角?1=10?36? 二道斜激波?正激波 0.996 0.868 正激波 0.866 0.87 1.16 楔板角?1=20?44? 一道斜激波?正激波 0.72 0.72 0.577 正激波 ?? ? 波后M数 激 波 波 系

文档评论(0)

181****25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