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巴瘤护理-医学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2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淋巴瘤护理-医学课件.ppt

发病部位 其可发生于身体的任何部位,通常以实体瘤形式生长于淋巴组织丰富的组织器官中。 其中以淋巴结、扁桃体、脾、骨髓等部位最易受累。 * 病理特征 临床以无痛性进行性淋巴结肿大和局部肿块为特征 。 同时伴有相应的器官受压迫或侵润受损症状。 晚期 有恶病质、发热及贫血。 * 发病情况 发病率 男性1.39/10万,女性0.84/10万, 20~40岁多见,城市高于农村。 HD占总发生率8%~11%。欧美 以HD多见,我国以NHL多见。 死亡率  居恶性肿瘤11-13位。 * 病因 病毒:淋巴瘤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不完全清楚颇受重视。 幽门螺旋杆菌:骨粘膜淋巴瘤是一种B细胞粘膜相关的淋巴组织。 免疫功能低下:病人的免疫功能低下也与淋巴瘤的发病有关。 * 病理和分类 A 霍奇金病(Hodgkin’s disease HD) B 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s lymphoma NHL)。 * 一、HD: 正常淋巴组织结构破坏,以在多形性、炎症浸润性背景上见到R-S细胞为特征 * 二、 NHL: 正常淋巴组织结构破坏,呈现相 对单一的异型细胞。 国际工作分型(IWF)根据 HE染色形 态将淋巴瘤分为 ( 低、中、高度恶性) 具体分型略 * 临床表现 1.霍奇金病(HD) (1)全身症状:发热,盗汗和消瘦 (2)淋巴结肿大:浅表淋巴结肿大最为常见。 (3)淋巴结外受累:可侵犯各气管。 * (4)皮肤瘙痒 这是HD较为特异的表现,可为HD唯一的全身症状。 局灶瘙痒发生于病变淋巴结引流的区域,全身瘙痒大多发生于纵膈或腹部有病变的病人,多见于年轻人,特别是女性 * (5)酒精疼痛 约17%—20%的HD病人在饮酒后20min病变局部(淋巴结)发生疼痛,即为“酒精疼痛”,是HD特有症状。该类病人多有纵膈侵犯,且以女性居多 * 2.非霍奇金淋巴瘤(NHL): (1)全身症状:发热,消瘦,盗汗等全身症状多见于晚期。 (2)淋巴结肿大:无痛性淋巴结较少见,一般以高热或各系统症状发病。 (3)淋巴结外受累. * 临床特点 HD NHL 全身症状 全身衰弱 首发部位 发展速度 扩散方式 受侵范围 纵隔病变 滑车上淋巴结 结外病变 肝受侵 脾受侵 咽淋巴环受侵 肠系膜淋巴结 胃肠道受侵 中枢神经系统 皮肤受侵? 30%-35% 少见 常为淋巴结肿大 较慢 循淋巴道向邻近淋巴结扩散 常局限淋巴结 多(约50%) 少见 少见、发生较晚 少见 多见 很少 少见 很少 很少 很少? 10%-15% 多见 常为结外病变 除低度恶性者外较快 呈跳跃式扩散 很少局限淋巴结且范围很广 少(20%)除淋巴母细胞淋巴瘤 多见 多见、发生较早 多见 少见 多见 多见 多 可见 见? * 实验室和其它检查 一、病理活检: 淋巴结活检/穿刺是确诊和分型的 主要依据(HD可见R-S细胞)。 二、外周血象和骨髓象 * 三、影像学检查 X-Ray CT MRI B超 四、淋巴管造影 五、单抗分型 六、染色体及PCR检测 七、其它:血沉,LDH,ALP,血钙,Coombs试验,免疫学检查,剖腹探查。 * 治疗 1化疗治疗:以化疗为主的放化疗结合的综合治疗是淋巴瘤治疗的基本原则。 霍奇金病(HD):一线化疗方案:ABVD疗程为6~8周期.对于早期或大肿块是非常重要的治疗手段, * 治疗 非霍奇金淋巴瘤(NHL):侵袭性淋巴瘤不论分期均以化疗为主,对于化疗残留的肿块,局部巨大肿块可行局部放疗—扩野照射,作为化疗补充。 其他治疗:包括生物治疗,骨髓或造血干细胞移植和手术治疗。 * 护理 病情观察 化疗的护理 输注美罗华的护理 心理护理 健康教育 饮食指导 * 病情观察 (1)观察病人肝,脾,淋巴结肿大及其出现相应的症状,腹痛,腹泻观察有无排气,大便次数,性质,疼痛防止出现肠梗阻,疼痛时及时通知医生,勿乱用止痛剂。 (2)观察病人有无发绀,,呼吸道受阻或压迫症状,应给予半卧位,及高流量吸氧。 (3)监测体温变化。 (4)严密观察放化疗间的不良反应,并注意肿块的大小的变化。 * happy h

文档评论(0)

liuxiaoyu9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