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桂林市“戏曲进校园”工作的策略的研究
桂林市“戏曲进校园”工作的策略的研究
【摘要】本文论述了有效而扎实地开展“戏曲进校园”活动,不但能够使戏曲这个古老的艺术瑰宝传承下去,还能够助推学校特色课程文化的建设和发展并从六个方面阐述了“戏曲进校园”活动实施的策略。
【关键词】戏曲 学校 传承 “戏曲进校园”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8A-0016-0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和历史内涵,是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时代文化发展脉络以及民族情感和民族精神的展现,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伴随人类历史的发展,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近年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受到各级部门的高度重视,学校作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阵地”具有义不容辞的责任与义务。
戏曲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艺术,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一朵经久不衰的奇葩,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戏曲在中国历史悠久,它是一种综合表演艺术,包含了音乐、舞蹈、文学、美术、武术、杂技以及表演等多种艺术形式,主要的表演手段有唱、念、做、打。戏曲艺术在传承文化、涵养道德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网络发达时代,在各种现代艺术形式的冲击下,这些优秀传统文化面临着消亡的危险,其艺术价值也无从展示。怎样更好地保护和传承这些古老的艺术瑰宝?笔者认为,要从娃娃抓起,培养一批热爱戏曲艺术的“小观众”。有效而扎实地开展“戏曲进校园”活动,不但能够使戏曲这个古老的艺术瑰宝得以传承下去,还能够助推学校特色课程文化的建设和发展。因此,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戏曲振兴发展,桂林市决定在全市中小学开展“戏曲进校园”活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价值。
一、桂林市“戏曲进校园”工作的意义和价值
(一)梨园飘香,沁润心灵
桂林市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本地的戏曲门类丰富多彩,最有代表性的戏曲种类有桂剧、文场、彩调、渔鼓、零零落等。桂剧是广西地方戏曲的主要剧种之一,原称桂林戏或桂班戏,用桂林方言演唱,它主要吸收了祁剧、京剧和昆曲等剧种的皮黄声腔和表演形式,唱腔委婉细腻,流行于桂林、柳州和南宁等地,深受广西人民喜爱。清代道光年间,由江浙一带的时调小曲传入广西,后逐渐与桂林方言融合,形成了用桂林方言演唱、具有桂北地方特色的广西文场,其音乐典雅清丽,富于抒情且善于叙事,2006年列入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有何红玉、阳继福和李伟群等著名传承人。彩?{原称调子,它属灯戏系统,源于桂林地区农村歌舞,剧目约有500种,分布甚广。彩调表演艺术富有地方特色,语言风趣幽默,内容通俗易懂“接地气”,被誉为“充满泥土芬芳的快乐剧种”,已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渔鼓又称道筒、竹琴,是一种流行于湖北、湖南、山东、广西等地区的传统乐器,常用于戏曲表演,后逐渐形成一种富有娱乐性、知识性的民间说唱艺术――“渔鼓”。零零落是流行于桂北一带的汉族曲艺形式,原为女盲人沿街卖唱的一种演唱形式,用桂林方言演唱,一人领另一人和,加衬字“零零落”得名。零零落擅长演唱有情节、有人物的民间故事,如《祝英台》等。
除了桂剧和彩调是八桂大地共有的文化遗产,其他戏曲形式都是桂林最具有地域特色的传统文化艺术。如此丰富的剧种和曲目汇集起来就是一个浩瀚的音乐艺术海洋,把戏曲艺术引进校园可以让学生充分感受这一艺术瑰宝的魅力。这些戏曲艺术可以让学生了解本土的历史人文故事和极其丰富的表演形式,通过学习熟悉并热爱本土的戏曲文化,潜移默化地将这些“老祖宗留下来的好东西”融入血液中,沁润心灵,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二)百年沉淀,提升审美
桂剧距今已有二百年的历史,经过历史的沉淀,早已自成体系、独具风格,其中传统桂剧的脸谱和戏服就极具艺术审美价值。老一辈戏剧家张庚先生说:“脸谱是一种中国戏曲独有的、在舞台演出中使用的化妆造型艺术。从戏剧的角度来讲,它是性格化的;从美术的角度来看,它是图案式的。在漫长的岁月里,戏曲脸谱随着戏曲的孕育成熟并逐渐形成,以谱式的方法相对固定下来。”脸谱的设计审美主要体现在着色和图案等方面,它色彩绚丽,图案设计有一定的寓意和说明的功能,并逐步形成程式化的内容,这些独具特色的表现手法使人一眼便能辨别出戏剧人物的善恶美丑及其性格特征。此外,戏曲服装同样能体现戏曲艺术的审美价值,服装上的花纹、图案五彩缤纷,美丽动人。它们与脸谱相辅相成,带给观众极大的视觉享受和审美愉悦。审美是一个人应具备的基本素质,通过对戏曲艺术的欣赏和了解,学生可以培养审美情趣,从对戏曲艺术美感的体验、感悟以及对不同文化语境和人文内涵的认知中提升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从而提高艺术素养。
二、桂林市“戏曲进校园”工作实施策略
(一)政策支持,经费保障
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