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治理刑罚泛化现象之反思.PDF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社会治理刑罚泛化现象之反思

第 22 卷第 3 期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Vol.22 No.3 2016 年 6 月 J. CENT. SOUTH UNIV. (SOCIAL SCIENCE) Jun. 2016 社会治理 “刑罚泛化”现象之反思 ——基于实证研究的视角 徐伟 (西南政法大学法学院,重庆,401120) 摘要:当前刑事司法实践频现“刑罚泛化”现象:罪名数目有始无终,一审案件有增无减,罪犯总数有加无已。 刑罚泛化强调法网扩张,凸显重刑威慑,是执基公权意愿上的强权威慑,无法得到公众认同,在防范未然、抑制 不良反应的频发、减少犯罪率的效果上差强人意。刑法是一种以恶去恶的方式,其严厉性和残酷性决定了其适用 必须契合公众意愿,符合大众需求,在产生积极的心理效应的基础上适用。具体而言,刑罚的广度应当坚持不得 已原则,在情非得已和别无他法的情况下适用;刑罚的强度应遵循适度性原则,在刑罚刺激大于反应阀限的适度 范围内考量;刑罚的信度应秉持必定性原则,在符合前景理论的基础上设定;刑罚的效度,应恪守认同性原则, 在契合公众意愿的基础上贯彻。 关键词:刑罚泛化;社会治理;犯罪率 中图分类号:D9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04(2016)03−0047−09 古往今来,刑罚一直都被视为治国安邦之利器, 其功效类似医学上作为对抗病毒的药物。“可是药物和 一、社会治理“刑罚泛化” 毒物只有一线之隔,两者往往只是分量的差异而已; 之现实表现 况且,凡是药物,虽有疗效,但亦有其副作用。”[1] 因此,无论刑事立法还是刑事司法均应慎重使用这一 刑罚的至上权威使统治者对这一利器青睐有加, 利器,恪守刑法谦抑性原则。但令人遗憾的是,“刑事 并大加申彰。然而,一如孟德斯鸠所言,一切有权力 立法对诸多新罪的增设采用强拉硬拽式的犯罪化做 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4] ,刑罚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 法,刑事司法呈现盲目扩张的张扬态势,刑法谦抑性 享有生杀夺予的特权,自然也概莫能外。加之,社会 [2]牛津大学安德鲁·阿什沃 正在悄无声息中被搁浅。” 转型期,立法者为追求立法体系的外在完美而引发立 思教授反思这一现象,将其概括为“刑罚泛化”或“犯 法迫切需要。于是乎,刑事司法实践频现“刑罚泛化” 罪过度化”,并提出:“刑罚泛化是指刑法没有恪守与 现象:罪名数目有始无终;一审案件有增无减;罪犯 其他法律规范、社会规范之界限,超出其合理功能之 范围。”[3]换言之,“刑罚泛化”背后的逻辑假设是强 总数有加无已。 (一) 罪名数目有始无终 调刑罚有能力在预防犯罪中扮演“救世主”的角色, 随着近年来刑法修正案的不断增加,罪名数目呈 刑罚对于打击和预防犯罪能够做到屡试不爽、卓有成 现愈演愈烈的扩张态势,笔者为此查阅了“79 刑法” 效。但问题的关键在于,事实是否如此呢?刑罚真的

文档评论(0)

tangtianbao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