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窗碎墨__陈乐民著.pdf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第 1 页 中西文化交流中之不平衡与前瞻 在 中国与欧洲 的各种关系 中,文化 的交流是历史 比较长 ,也 是 比较普及 的;交流 的内容十分广泛而庞杂 ,因为 “文化 ”本身 就是一个不易界说、包容性很强的概念 。康德的意见 比较严格 ,他 认为 ,只有能造福于人的东西才好称为 “文化”;文化应该有人文 价值 ,它的内核最终系于每个 民族的历史传统和哲学观念 。所 以, 中西文化交流本质上是两大价值体系的交流 。 文化交流不 同于政治谈判和经济贸易,它没有那么实 际,没 有那么迫切 ,也没有一方对另一方的 “义务感”和 “约束力”。政 治、经济 的谈判 、签约等等 ,都是 比较 “硬性”的,目的明确 。文 化的交流是 “软性”的,机动性 比较大 ,不必勉强 “求同”,也不 必刻意 “立异”,交流的双方除了签有协定外都用不着承担什么义 务 ,不像政治 、经济那样受到许 多很具体 的规定 的制约 ;文化 的 流动性很强 ,它不一定非得通过 “谈判 ”才能从一个 民族传给另 一个 民族 ,传播的媒介也多样而灵活 。一般说来 , “政治气候”对 文化的传播虽然可 以产生或轻或重的影响,但是却不可能杜绝它 。 所 以,文化相对于政治和经济而言,具有相当程度的 “自主性”。 例如 ,一 国同另一 国的官方关系可好可坏 ,但却不致 因而对两 国 的科学成果 、学术水平等等 的评价也相应地有所改变 ,当然在实 际的传播上或许要受到些影响。 再 者 , 由于文化 不像 政 治经济 那 样直接地 关系着 “国计 民 第 2 页 生”,所 以时常被人有意或无意地看作 “余事 ”。殊不知,文化的 交流正 由于它可 以渗透到人和社会生活 的深处 ,所 以对于不 同民 族 间在人文领域里 的相互认识和感染 ,常可起政治经济起不到 的 作用 。对于异国的在人文方面的印象 (不论这些印象准确与否)往 往可 以留传得相 当久远而深刻 ;有些 印象即使 时过境迁仍然滞 留 不去 。我到欧洲去便时常发现几十年、上百年前对 中国的印象,甚 至马可 波罗 、利玛窦等人带 回的信息还在那里起作用 。之所 以 如此 ,原因当然不止一条 ,但足可见印象一旦形成 ,就很难改变 , 直至变成偏见 。看来人对物质条件 的变化 比较容 易感觉到 ,对人 文条件的变化则察觉得要迟缓得多。 这样说也就反视 出文化交流 的价值 ;建立一种 印象 ,或改变 一种 印象 ,文 化交流 都与有力焉 。所 以,文化交流 虽然是 “软 性 ”的,需长期 以见其功 ,但却为人类文化生活之不可或缺 。 中西文化交流进行得如何呢 ?评价一下也未尝不可 ,总有成 绩可说 的。不过不能用估价经济贸易的成绩那样看数 目字 ,文化 交流是需要更长期地看效应 的。成绩如何 ,主要看对外界 的知识 增加 了没有 ,吸收 了多少有益 的营养 。当然这方面成绩不能全算 在文化交流 的账上 。反过来看 ,若不进行文化交流 ,则各 国间的 文化隔阂显然会 比现在严重得 多 。问题是在我们 同欧洲 的文化交 流 中有一种 “不平衡 ”的现 象还 一直存在 着 。讲 交流 ,无 非是 “西 学 东 渐 ”和“东 学 西 渐 ”。所 谓“不 平 衡 ”,就 是 说 这 两 股 运 动 不平衡 。一般来说 ,东方对交流 的要求 比西方迫切 ,因而东方对 西方 的了解超过西方对东方 的了解 。这里有历史 因素 ,包括历史 因素造成 的心理因素 ,这主要指 的是双方 的出发点不同。 中国的出发点 (或 目的性 )非常明确 ,从 世纪中叶起就是 为了自强 自立而要求 了解外界;从洋务运动直到今天改革开放 ,虽 然社会政治制度发生 了根本性 的变化 ,但是 以改造和兴建富强 的 第 3 页 国家为急务,却无不 同。认识外界与对 民族兴衰荣辱的系念一 向 是紧紧相联的。因此非得 向西方实行 “拿来主义 ”不可 。这也是 我国经世致用的传统文化观在文化交流上的表现;于是交流什么,

文档评论(0)

七七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