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新课标下语文“问题式”教学的设计
新课标下语文“问题式”教学的设计
中华五千年的灿烂文明,文学,是其中最灿烂的一颗明珠:《诗经》、《离骚》辞采达雅;唐诗宋词,双峰并峙;明清小说,脍炙人口;现代文学,兼容并蓄。而能够有幸入选语文课本的,更是上乘之作。可现在许多学生,喜欢啃一本又一本的大部头,喜欢读一篇又一篇的精美散文,就是不愿上语文课。究其原因,不外乎害怕枯坐冷板凳听老师喋喋不休的无聊,忧虑绞尽脑汁猜测所谓标准答案的无奈。语文学习,陷入一种尴尬。
语文学习的最高境界是什么?我认为是“享受语文”,享受思考的成果,更是享受思考的过程。当我们拨开一重又一重的迷雾,终于触及问题的本质,且能滔滔不绝,畅所欲言时,那不是一种喜悦吗?当思考成为一种习惯,当阅读成为一种对话,当表达成为一种倾诉,我们难道不是在享受语文带给我们的乐趣吗?而要达到这种高度,语文课堂的问题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问题设计得好,就能为学生搭设思维的跳板,让他们向更高更远的层面飞跃,也能较好地展现课堂中教与学、疏与密、动与静、轻与重的相互关系,让课堂波澜迭起,抑扬有致。
语文课的设计,最忌讳的是那种大而不当的问题。在学生的思维还没有进入理想境界,提问的时机尚未成熟之际,就匆匆忙忙提出一些较深奥的问题,这自然很容易让学生的思维陷入一种茫茫然不知所以然的境地。同时,语文课堂的提问也应杜绝那些“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的提问法,为提问而提问,提出一些游离于课堂主题之外的小而琐碎的难题,让学生在一个个无聊的问号前疲于奔命而又难以实现思考的价值,这些问题,也会使课堂陷入一种庞杂而无序的混乱状态。正是上述“头重脚轻,头轻脚重”的课堂提问让学生对语文产生厌烦。再加之有些老师一味追求所谓“标准答案”,学生发表的独立见解得不到鼓励,遏制了一些学生思维的活跃性,使学生厌倦思考,只等老师公布答案,课堂教学陷入误区,语文的区区魅力自然吸引不了学生。理想的课堂提问应该是深与浅、远与近的最佳结合,即提问应有趣味性、挑战性和充分的延展性,教师的提问和总结能激发学生的思考欲望。
我认为新课标下语文的课堂教学,可以尝试以下几种提问方式:
一、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作品的文学价值,是由读者在阅读鉴赏过程中体会实现的。任何优秀的文学作品,都具有多义性,所以学生的阅读鉴赏,往往带有主观性和更多的个人色彩,每个人的解读都有自己的独特性,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正式语言的这种多义性和读者的创造性,才使得枯燥简单的语言变得如此神奇而富有魅力,使文学作品的个性解读更具魅力。所以教师绝对不能过早抛出所谓“标准答案”,而应该及时地设疑质疑,于无疑处生疑,使学生在不拘泥于那些权威答案的基础上能再推开一扇窗子,看到更美的风景。
如在学习《诗经.蒹葭》时,先引导学生理解诗的内容:在一个深秋的清晨,有一位恋者在蒹苍露白的河畔,徘徊往复,神魂颠倒,心焦地寻求他思念的恋人。如果赏析就此打住,也未尝不可。但我不满足于此,非要追求“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于是进一步提出能诱发学生发散思维的问题:是什么原因致使他的爱情没能如愿以偿呢?因为这极其含蓄蕴藉,没有明确答案,所以更激起了学生的思考兴趣:有的同学说恋人之间是由于河水相隔,造成一道鸿沟,才不得相见会面;有的同学从“道阻且长”、 “道阻且跻” 、“道阻且右”的反复咏叹,认为这对恋人在追求爱情和幸福的途中,很可能遭到父母的反对;还有同学认为可能遭到了封建礼教的阻碍,这是真正难以逾越的鸿沟,所以他们之间的关系才若有若无。通过这样的提问,学生对诗的社会意义的认识自然又深了一层。
二、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朦雨亦奇
语文课堂提问的关键因素应该是学生潜能的极大发展和学生人格的极大凸显,使学生感到自身价值的被尊重和被赏识,并由此而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为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状况,特别要重视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应努力提高组织教学和引到学生的质量。所以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挖掘教材中的“趣味因素”和“情感因素”,满足学生好奇的心理需求,培养学生对语文本身的兴趣。而语文教师如果能适时抛出一些“虚拟性”问题,如“替换式”给文章换一种表达,换一种构思;“延伸式”,让学生续写或补写作品;“删削式”,故意拿掉文本的一个或几个片段等,用这些“虚实结合”方法给学生提供一些新颖的思维角度,一个崭新的思维平台,就更能让学生体验到语文创新活动带来的乐趣,当这种乐趣不再来自教师的表扬,而是学生发自内心的创新成功后的喜悦时,也就是学生创新情感形成之时。
在学习《我的叔叔于勒》一文时,当对文章情节和主题有所明了之后,我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于勒以百万富翁的身份出现,又会发生怎样的故事?”这个“虚拟性”问题一抛出,立刻“逗”起学生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