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里的霜.docVIP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唐诗里的霜

唐 诗 里 的 霜 千江月 霜降节气过后,天气日渐寒凉,神州大地开始普降寒霜,正所谓“悲秋将岁晚,繁露已成霜”。北方寒流来得早,“八月严霜草已枯”。中原地带稍迟,一到九月也是“烟景冷苍苍,秋深夜夜霜”。南方的霜会来得晚一些,因为“楚俗物候晚,孟冬才有霜。”但是,晶莹剔透的晨露终究还是会被侵肌砭骨的朝霜所替代。 较之于常人,诗人对季节的变换更为敏感。细微的物候变化,往往会在诗人的心中酿起荡漾清波,甚至是惊涛骇浪,继而化成奇妙的诗句,从他们的口中或者笔端喷涌而出。 霜的降临,对诗人心灵的冲击似乎犹为剧烈。历代诗人写霜和霜降、或者借霜抒怀的诗词,可谓连篇累牍。《全唐诗》中,至少有二千三百首写到霜。其中最为大家熟悉的,恐怕是“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以及“霜叶红于二月花”了。其实,这两首诗都不是直接写霜的,只是借用了霜的意象。前一首写的是月色,以霜形容月之白、夜之寒、心之凉。后一首写的是树叶,经霜之枫叶比花还红,给人以温暖、热烈的感受,与寒凉的意像截然相反。 唐诗里,很多诗句是直接写霜的,分别从从各种视角对霜进行了细腻的描述。 “洛阳城头晓霜白,层冰峨峨满川泽”(李颀)、“怀余对酒夜霜白,玉井金床水峥嵘”(李白),这是写霜的颜色。因同为白色,常有诗人将霜与雪类比,“寐不寐兮玉秋寒,夜深夜兮霜似雪”(卢仝)。我们常说白雪皑皑,唐人也有用“皑”字写霜的,“单衾自不暖,霜霰已皑皑”(韦应物《冬夜》)。王建则用“泊”字状霜,他的《秋夜曲》写道,“天清漏长霜泊泊,兰绿收荣桂膏涸。”这个“泊”也是白的意思,叠用之,谓其遍地皆白。 左卫将军权龙襄,自矜能诗,皇太子举办的宴会上,主动献诗道:“严霜白皓皓,明月赤团团。”平心而论,用皓字描述严霜,可谓别出心裁,而且颇为贴切。只因时令不对,才沦为笑柄。宴会是在夏季的白日里举行的,哪来什么严霜和明月。于是,皇太子援笔笑批:“龙襄才子,秦州人士,明月昼耀,严霜夏起。如此诗章,趁韵而已。” 岁时的早晚,天气的阴晴,风速的大小以及地面的平凹,物表的糙滑,对于霜的形成都有影响。不同条件下形成的霜,状态是有差别的。这些差别,常人容易疏忽,诗人却能敏捷地捕捉到。 初霜和晚霜往往比较轻。“江城雾敛轻霜早,园橘千株欲变金”(李绅《桔园》),这是秋日初霜。“重雾已应吞海色,轻霜犹自剉花枝”(方干《春日》),这是春季晚霜。深秋和冬季里有微风的夜晚,霜往往比较重。杜甫的《萤火》写道,“十月清霜重,飘零何处归。”读之让人心生凄凉,而戴叔伦的屯田词,“霜重叶枯牛冻死,艰辛历尽谁得知。”则让人不禁寒颤顿起。张继的“月落鸟啼霜满天”极写霜之严重,但与客观实际是不相符的。霜华只会出现在地上和草木之上,怎么可能满天飞呢。 轻霜下地,只有薄薄的一层,给人的感觉往往是凉爽的。“日脚淡光红洒洒,薄霜不销挂枝下。”李贺显然对霜并不厌恶。王维的“薄霜澄夜月,残雪带春风。”则简直是喜欢霜了。 重霜积厚,往往严实而寒冷,所以有繁霜、严霜、寒霜、浓霜等诸多状词。“江霜严兮枫叶丹,潮声高起墟落寒”(陆龟蒙《迎潮》)、“蝉噪秋技槐叶黄,石榴香老愁寒霜”(皮日休《石榴歌》)。白居易劝人“莫去深山做隐士”,因为山里“貌苦夜霜严”,所以“不如来饮酒,相对醉厌厌。” 同样是浓霜,沈佺期看见的是“霜浓候雁哀”,而徐锴看到的却是“霜浓薜荔红”。境遇不同,所见迥然不同。十月深秋里,安史之乱期间做过伪官的储光羲身陷囫囵。他写诗给姚张薛李郑柳诸公求救:“寒服犹为成,繁霜渐将厚。”霜越来越厚,待在狱中,没有御寒的衣服。凄苦之状跃然纸上,打动了在朝当政的友人,博得了同情和援救,终于被赦罪。同样是十月深秋,刘商在扬州友人的豪宅里欣赏歌妓,“主人留客江边宿,十月繁霜见杏花。”明人黄星周解释这句诗道:“此杏花想为妓而开,不知者但以为小阳春耳。”他这是不解风情强解诗,杏花的花期在农历三四月间,而且草木无情,怎么可能为一个妓女十月里绽放呢?想必是此女貌美姿骚,像一树杏花开在了诗人的心里,惹得诗人春情勃发吧。 霜从何处来?天上落下的,地下冒出的,还是林木吐出的?这个问题现代人已经很清楚了,霜是特定天气条件下,空气中的水汽与辐射冷却的地表或物表接触时凝华而成的冰晶。唐代的诗人们没有如此透彻的认识。李白的《咏桂》诗说,“一朝天霜下,荣耀难久存。”鲍溶咏菊花的诗说,“今日王孙好收采,高天已下两回霜。”他们都认为霜是从天上下来的,这种观点当时极为普遍。 关于霜从天而下的姿势,诗人们却有不同的描述。有的说是降下来的,如“河汉降玄霜,昨来节物殊”(元季川《山中晓兴》)、“山寒天霜降,烟月共苍苍”(武天衡《望秋山》)。有的则说是落下来的,如“霜落蒹葭白,山昏雾露生”(马戴《边城秋望》)、“龙笛吟寒水,天河落晓霜”(李白《夜饮怀古》)。还有的说是飞下来的,“秋汉飞玉霜,北风扫荷香”(钱起

文档评论(0)

专注于电脑软件的下载与安装,各种疑难问题的解决,office办公软件的咨询,文档格式转换,音视频下载等等,欢迎各位咨询!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