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聚聚焦焦年年画画传传承承::“原原生生态态”得得以以保保存存“新新生生代代”正正在在崛崛起起
编者按
小年已至,春节将临, 年画又成为许多家庭的选择。在以农业为主要生产方式的漫
长岁月里,中华民族通过年画表达对新一年生活的渴望和热爱, 年画也成为春节的
重要文化象征之一。近年来,随着中国社会快速转型,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审美观念发
生改变,年画的保护与传承遇到前所未有的危机。虽然在知识界十数年的艰苦努力
下,在一些年画产地,“原生态”得以保存,“新生代”正在崛起,年画又呈现出兴旺发
展的态势,但要让这一民族文化瑰宝重新焕发生机和光彩,依旧任重道远。今天本版
刊发一组报道,回应读者的关注。
年画传承 “新力量”托举“新希望”
作者:陈建强 刘晓艳
看着眼前这群年轻人一丝不苟地精雕细琢着一块块木版年画,应邀来参观的中外嘉宾
不时发出赞叹之声,站在一旁的国务院参事、天津大学教授冯骥才开心地笑了。
在江苏南通崇川区新西社区开展“老少年画大比拼”主题活动中,“少年画家”在绘制“生
肖鸡”年画。许丛军摄 光明图片/视觉中国
这是近日在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举行的“年画新力量:中国木版年画传承
人新生代作品展”暨“原生态?新生代——传统木版年画的当代传承”国际研讨会中的一
幕。在这一“笑”一“叹”中,呈现出的是以知识界为先导,国家推动、民间力量参与的
中国传统木版年画保护工作的新气象。以这些年轻人为代表的年画“新力量”,在冯骥
才看来,正是年画“新希望”所在。
“农村没了,年画何有?”
参加这次研讨会之前,山东工艺美术学院教授赵屹特意去了一趟潍坊。潍坊杨家埠是
木版年画之乡,赵屹发现,这里百姓家门口早已不 传统的“门神”年画了,而是被机
器印制的“门童”画代替。对此,赵屹并不感到惊讶,放眼全国,这样的情形比比皆
是。
“先是年的历史,然后是年画的历史。”冯骥才说,最初的年画以信仰类、功能性的神
像为主,经过两千多年演进,年画的内容愈加丰富。
2000年前后,随着中国现代化浪潮和城市化进程加快,传统木版年画濒临消亡。以冯
骥才为代表的一批文化学者多方奔走呼吁,于2003年推动实施了“中国民间文化遗产
抢救工程”,其中年画即是率先启动的项目之一。经过近10年艰苦努力,正当中国木
版年画的抢救、挖掘、整理和重点保护工作初见成效时,一场几乎是“覆灭性”的危机
随着城镇化浪潮席卷而来。比如,杨柳青历史上著名的画乡“南乡三十六村”,数月之
内所有原住居民都要搬出,生活了数百年的家园连同田畴水洼被推得一马平川。“皮
之不存,毛将焉附?农村没了,年画何有?”冯骥才的感觉是,“刚刚整理好的历史文
化遗存一下子鸡飞蛋打了……”
“技艺有了,年画没了?”
在潍坊杨家埠,赵屹调研了一批20~50岁之间的新生代年画艺人。其中一位传承人是
刻版、印画、造纸全能型的工艺美术大师,近年来受市场影响,他的很多作品与杨家
埠传统年画渐行渐远,走向了开发带有刻印工艺衍生品的道路。这让赵屹反思:“技
艺有了,年画没了?”
而在山东高密扑灰年画产地,1970年出生在扑灰年画世家的王树花,始终生活在当地
浓厚的扑灰年画氛围中。作为扑灰年画省级非遗传承人,她清楚地认识到“原汁原
味”的重要性,她的作品也被公认为“原生态地保留了扑灰年画的传统风格”,在当地百
姓中保留着较高的认可度。村民盖新房、搬新家都习惯挂各种装饰性扑灰年画,扑灰
年画在这个场域中得到了有效保护与传承。赵屹认为,王树花这样的艺人是文化遗产
传承的主体与核心。
“这是一种新的传承现象。”赵屹直言,在保障经济收益的前提下,将会有更多美术、
设计专业院校毕业的年轻人进入年画创作、生产行列。但他们的作品没有采用扑灰技
法,而是借鉴多种工艺技法绘制人物形象,在扑灰年画的经营概念下,走向了工艺年
画的创作之路。
对于这些现象,冯骥才坦言“这是一个难以规避的过程”。他认为,必须鼓励传承人把
自己那一方水土的精华掌握住。“不能把市场的压力让传承人独自去承受,更不能让
传承人应付和屈就市场。”冯骥才说,传统木版年画“经典不能变”“手工性不能变”“地
域性不能变”,即便变也是传承人自己主动去变,同时得到当地老百姓的认可。
“新生代,新力量!”
在此次国际研讨会召开的同时,一场“中国木版年画传承人新生代作品展”让前来参加
研讨的中外嘉宾对于冯骥才“新生代、新力量、新希望”的感言感同身受。
在展览现场,江苏泰州的宋保旺,四川绵竹的陈刚、陈健,四川夹江的张荣强和天津
杨柳青的霍树林等传承人展示了传统木版年画勾、刻、印、绘、表等多项工艺流程。
这5位传承人中有两位是70后、3位是80后,他们对自己传承艺术的挚爱之情令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第三单元第1课《广而告之》课件-七年级美术下册(人教版2024).pptx VIP
- 2025【基于精准重心法的S家电企业物流配送中心选址和路线规划问题实证研究14000字】.docx
- 基于精确重心法的农产品冷藏仓库选址研究一以米易为例.docx
- (二模)2025届大湾区高三普通高中毕业年级联合模拟考试 (二)地理试卷(含答案详解).docx
- 半导体封装测试环评报告.pdf
- 双叉臂式悬架设计.docx
- 新生儿先天性肛门闭锁护理.pptx
- IEEE C57.149-2012国外国际标准.pdf
- (二模)2025届大湾区高三普通高中毕业年级联合模拟考试 (二)思想政治试卷(含答案).docx
- 先进半导体芯片封装测试项目环评环境影响报告表(新版环评).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