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主讲稿.doc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主讲稿.doc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主讲稿 单元教材解读: 本单元的三篇课文分别是《卢沟桥烽火》、《半截蜡烛》和《聂将军与日本小姑娘》。这三篇课文都是围绕“正义必胜”这一主题而展开的。《卢沟桥烽火》描述了正义与邪恶在卢沟桥边的较量,展现了中华儿女奋起抗击日寇侵略的动人画面;《半截蜡烛》展示了伯诺德夫人及其儿女的机智、勇敢与爱国情怀。战争期间,不仅仅是刀光剑影、血雨腥风,也有侠骨柔情、菩萨心肠。《聂将军与日本小姑娘》体现了编者的慧心,揭示了拒绝战争,渴望和平才是各国人民的共同心愿。学习这一组文章,不能把情感目标狭隘的定位在激发仇恨日军、日本的心理上,“落后意味着挨打”“今天的平和生活是幸福的”“世界和平我的责任”……应该让这些正面的情感充盈学生的心灵。 知识准备: 三篇课文都是讲述第二次世界大战所发生的故事,离学生的现实生活太远,对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背景学生了解也不多,因此,在学习本组课文时,应先布置学生搜集二战时期的文字和图片资料,了解中国的抗日战争,收看抗日题材的电影或电视,让学生对那段历史有个大概的了解,再来学习课文时就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理解课文就会容易的多。另外,还可以让学生回顾以前学过的有关抗战题材的课文,回忆让你印象深刻的人物,为学习本组课文积淀感性认识。 单元目标: 《卢沟桥烽火》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线中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逐步”、“万籁俱寂”造句。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按时间先后讲述“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3、知道并学会按时间和事情发展的顺序能把事情表达的更清楚 4、通过把握不同词语的感情色彩,在比较朗读中激发对日寇侵略罪行的憎狠和对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抗击侵略者的英勇行为的崇敬之情。 《半截蜡烛》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词,能联系课文具体内容进行解释,并能结合表演深入体会“轻轻地”、“从容地”、“镇定地”等词语的内涵。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 3、通过对人物语言、动作、神情、心理活动等的阅读感悟,感受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智、勇敢和镇静,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 4、通过合作的形式,续编故事,培养孩子自主合作的能力,深化对课文的理解。 《聂将军与日本小姑娘》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6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把握词语的感情色彩。 3、在故事情节的矛盾冲突中,理解日本人民为什么称聂将军是“活菩萨”,是“中日友谊的使者”。 4、能凭借具体语言材料,感知聂将军关心日本孤女是中日人民深厚友谊的体现,认识到中日友好是中日两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习作2 《老师不在的时候……》教学目标: 1.能按“习作要求提示”选择和小伙伴之间发生的老师不知道的故事,自拟文题写下来。 2.创设或预设老师不在的情境,通过对人物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活动的描写,把内容写具体,情节写生动。 3.通过阅读例文,掌握习作的立意选材、写作技巧,知道怎样把老师不在场的情形写具体。 4.能主动用正确的修改符号修改自己的习作,养成多读多改的良好习惯。 教学策略: 《卢沟桥烽火》 一、把握整体,读中感悟。 1、让课堂书声琅琅   《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加强朗读。那种只听教师滔滔不绝,不闻学生书声琅琅的语文阅读课不是好的语文课。教师在学生感悟到卢沟桥的重要战略地位后,让他们通过读来表现卢沟桥的重要性,这样的读悟交融,加深了学生对内容的理解,使学生更明白日本侵略者蓄意挑衅的原因。在学生悟到一定感情的基础上,教师再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朗读技巧的指导,有意要读出突出表现日本侵略者蓄意挑衅的词语,这样能让学生更好地把握内容,体验内容,从中受到情感的撞击,获得思想的启迪。 2、让学生思想不断 教学中教师可以提出一个颇具意义的问题:“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日本侵略者是故意挑起事端?”这样“牵一发而动全身”,激发起学生的思维,通过从文中找寻理论依据,然后自己概括,把事件的经过用自己的表述出来。这样的交流过程,既培养了概括文章的能力,又实现了学生与文本的真正对话,让学生完全处于阅读的主体地位。 二、紧扣字词,片段赏析。 “卢沟桥事变”充分暴露了日军的险恶用心,也强烈的再现了中国军民誓死卫国的抗争精神。课文如何通过描写来体现的呢?如片段“ 1937年7月7日深夜,星光暗淡,万籁俱寂。一支全副武装的日本军队,偷偷地向卢沟桥摸来。驻守在卢沟桥的中国军队发现了敌情,便大声喝问:‘谁?口令!’一个日本军官气势汹汹地说,他们有一个士兵失踪了,要到宛平城内去“搜查”。这显然是蓄谋已久的挑衅行为。面对敌人的无理要求,守桥的中国士兵当即严词拒绝。日军恼羞成怒,首先向中国军队开起火来。“嗒嗒嗒……”密集的机关枪子弹倾泻在卢沟桥桥面上。中国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shujuk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