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成孩子的一生.docx

  1. 1、本文档共2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家庭教育成孩子的一生

家庭教育成就孩子的一生 我在大学读的是师范专业,也粗浅地学过心理学、社会学的知识。毕业后做过四个月十一天的教师(不算毕业之前的实习)。 再后来,我长时间做人力资源的工作。这个职业最大的好处是每天都有人在你面前将他的故事:他如何成长、如何面对压力、如何思考问题、如何成功,又为何会失败。在面试的时候,我也比较偏重问有关求职者家庭的情况和成长的经历。因为这是观察和评价一个人比较方便和实用的视角。 庆幸的是,粗略算来,我已经听过三四千人讲故事。这真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随着面试和在工作中接触的职场新生代越来越多,我也越来越感慨:其实面试过的大多数人几乎是一样的。而且工作中很常见那些缺乏认真的态度和创新能力,天天去问自己的领导“我该怎么办”的员工。 我想起在八九年之前,有个其他部门的员工,接到了一份通知,需要我填一些公司人力资源相关的数据。她在周五收到了文件,然后就一直在找我。周五和周六,我跟总经理一起开了两天的会。她就一会去我办公室看看——我没在,她就走了。过一会再去看看——我还没在,她就又走了。 周六下班以后,她碰到我了,赶紧把文件给我,然后说了一句:“我可把文件给你了。”结果我一看那通知,周一早上八点半交到镇政府办公室。 当时已经是周六的晚上,按照正常的处理流程,资料——我没地儿去查;公章——行政部下班了;而且那份文件还需要总经理签字。 两天的时间,她到我办公室的时候只会问一句我在不在,不跟我同部门的人说什么事,也没问我去哪儿了;她也从没给我打个电话或者留张纸条;而且,她的部门在一楼,我就在二楼总经理的办公室。尤其是她最后说的那一句“我可把文件给你了”,非常不负责任。 学校里不会教这种事情,处理这种事情的素质和素养,只能是从家庭教育开始的。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去体会和学习如何把事情做完整。要不然,就会像那位员工一样,在进入职场以后处处碰壁。 当然,也有因为家庭教育而特别出色的孩子,他们走入职场就会是另一种表现。 那是在2009年,当时我所在的外资企业需要招聘一名报关专业的采购员,而且需要有报关员证。因为刚发生了金融危机,进出口行业几乎是一场大洗牌,所以这个岗位的竞争特别激烈。 不到一周时间,来参加初试的就有35个,我向采购部的经理推荐了7名可以复试的人员。其中两人本科,四人研究生毕业,这六个人全部有两年以上同岗位工作经验(作为新建中的项目,一般来说还是希望求职者有工作经验的),而且其中有两位是在国外留过学的。 但是在我最后推荐的人选当中排第一位的,是一位专科应届毕业的学生,名字叫孙晓卉。她不但没有任何同岗位工作经验,而且去那家公司面试之前,因为就业环境不好,她正在一家汽车配件公司做保管员,每天要接触很重、布满黄油的零配件。 我当时通知孙晓卉到公司面试,说的是请带简历和相关证照,以及一张一寸照片来公司面试。 面试那天,进了面试室,我就说了句“你好,请坐。”然后我就不讲话了。孙晓卉向我问好以后,就开始自我介绍,而且一边说一边从一个透明袋子里面向外拿资料。 我记得非常清楚,她拿出资料和物品的顺序是:毕业证的原件和复印件,报关员证的原件和复印件,个人简历,就业推荐表,上学期间各种奖励证书的原件和复印件,然后是几张一寸和二寸的照片,还有一把小剪刀和一只小胶棒,还有两支中性笔。 她当时就一边说,一边往外拿,而且拿出来的东西刚好佐证她正在说的事。 十余年时间里,在我面试过的几千人中,准备资料这么充分而且这么条理的,仅此一位。 那天我们沟通了大概有二十多分钟,其实我基本上没有问问题,而是在回答她的问题,介绍公司的情况。初试就这么结束了。 采购部的经理是台湾人,看到我写的面试评价,说:“那就请先帮我约孙小姐复试。” 复试之后,采购部经理把她送出门口,转身对我说:“就她了,麻烦你安排孙小姐入职的事情。后面的我就不见了。” 我后来跟孙晓卉一直是好朋友,从世俗的眼光看,她的家世普普通通,而且毕业自一所普普通通的专科院校。那么她的素养从哪里来?是她受到的家庭教育好,就这么简单。 我也越来越发觉心理学和社会学的知识在生活中很有用,就开始了更深入的学习。除了面试、培训、职业发展、沟通、团队建设等所常涉及的知识外,我甚至读过《客体关系治疗》这样一些临床与咨询心理学的书。我还曾经通过谈话,帮一位朋友解决掉了困扰他多年的心理问题。 2008年,我们的儿子出生。我开始有机会去分析儿时行为在成长中的演变以及对未来的影响。与此同时,我们也自然面临着家庭教育的困惑与矛盾。 这世界变化太快,我们身边有太多太多奇怪的规则和想法。 为什么,很多家长一方面希望孩子听话、省事,却又希望孩子聪明睿智、富于想象力和创造力?为什么,很多家长嫌弃孩子不独立、撒娇,却又在一直剥夺孩子自己去体验和创造的机会? 事实上,上面说到的“很多家长”中,包括我的妻子、我的父母、我的岳父母、我的同学和朋友,甚

文档评论(0)

135****604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