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化学论文毕业论文答辩
论文题目 香豆素类化合物及其衍生物研究 内容摘要:本文综述了香豆素类化合物及其衍生物的来源、化学结构和特点、合成方法、合成研究进展、工业工艺流程和操作步骤、其生物活性和应用以及发展前景。 重点:香豆素类化合物的经典合成方法和最新的合成方法,以及工业工艺流程来合成香豆素,并对其工业化生产工艺流程图和操作步骤进行了研究。 研究概述 研究背景:由于对自然资源的保护加强,通过新化学合成方法提高香豆素类化合物的收率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 研究意义:香豆素类化合物具有分子量较小,合成相对简单,生物利用度高等特点,同时在香料工业中用途也十分广泛,既可以作为香水,香皂和化妆品的香精及烟草的调香剂,也是金属电镀和染料行业中的重要原料。天然香豆素衍生物特有的生物学和生理学性质,如抗菌、抗凝血作用、抗线胺的释放和降压作用,特别是某些衍生物具有抗HIV 活性和抗肿瘤活性,以及在医药、香料、农业、染料等领域的重要应用。 研究内容:香豆素化合物及其衍生物的来源、合成方法、合成研究进展、工业工艺流程操作步骤、其生物活性和应用等。 研究框架 研究框架 研究的展开思路 1、香豆素类化合物及其衍生物的来源、化学结构和特点。 2、重点是香豆素类化合物的经典合成方法和最新的合成方法,以及工业工艺流程来合成香豆素,并对其工业化生产工艺流程图和操作步骤进行了研究。 3、其生物活性和应用以及发展前景。 1 香豆素在植物中分布与化学成分 香豆素广泛分布于高等植物中的芸香科和伞型科,少数发现于动物和微生物 。 简单香豆素类化合物的母核结构见下图。 香豆素类化合物的母核结构图 化学名称: 苯并α- 吡喃酮,或1 ,2 - 苯并α- 吡喃酮。 香豆素可看作是邻羟基肉桂酸的内酯。 2 香豆素的早期来源 2.1 天然来源 香豆素最早是从谷物和植物中提取的 。 2.2 人工合成香豆素。 《汉译海氏有机化合物辞典》引用了三篇较早成香豆素的方法。三种方法分别是在1925 年、1933 年、1936 年所用的合成方法基本都是以水杨醛为原料, 通过柏琴 (Perkin) 反应和佩希曼 (Pechmann) 反应合成香豆素。 3.香豆素的Perkin合成法 4 .合成进展 1993 年Chenera 等提出一种合成 的路线,总产率为15 %。 1995 年, Kucherenko 等提出了合成的新路线。 1995 年,Prashant 等采用了另一种新方法。 2000 年, Tomohiro 等用奎宁催化采用了另一种新方法 。 2001 年吴杰等对反应进行改进,Pd 催化,4-2甲苯磺酰基香豆素为亲电试剂与末端乙炔反应,合成4-2取代香豆素,产率72 %~92 %。 2001 年吴杰等首次报道以镍催化,苯作溶剂, 42二乙基膦氧香豆素与各种有机锌试剂反应,合成芳基和烷基香豆素。 5 .工业化合成路线 5.1 水杨醛法 水杨醛、醋酐和醋酸钠在碘的催化下反应, 先生成邻羟基桂酸钠, 再环化而成, 其反应式为: 5.2 氯乙酸钠与水杨醛合成法 其反应式为: 5.3 邻甲苯酚法 邻甲苯酚法经酯化、光氯化后与醋酸钠共热而得, 其反应式为: 6 工艺流程图和操作步骤 7 香豆素衍生物的合成 4- 羟基香豆素类衍生物的合成 4- 羟基香豆素是香豆素衍生物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 可用于生产双香豆素、香豆素乙酯、新抗凝、华法凝等抗凝血药物及一些杀鼠药。 香豆素类荧光染料的合成 以β- 萘酚为基本原料, 经Reimer- Tiemann 反应, 合成了2- 羟基- 1 萘甲醛, 在催化剂存在下进一步与苯乙酸进行缩合反应合成香豆素类荧光增白剂3- 苯基- 5, 6- 苯并α- 吡喃酮 何斌等用三步法, 以间氨基苯酚为原料, 先合成7- 羟基喹啉, 再加氢合成7- 羟基四氢喹啉, 最后合成了香豆素类荧光染料。结构如下: 智双等以4- 二乙氨基水杨醛为基础用苯并氮杂环法合成六种香豆素类荧光染料 8 香豆素的生物活性 1 抗HIV 活性 近年,从红厚壳属植物中分离得到香豆素类衍生物50 多种,其中不少具有抗艾滋病及抑制HIV21 逆转录酶活性。它能抑制AZT2抗体, HIV21 和G29106 菌株,且毒性低,安全性高,是目前抗艾滋病的热点先导物,并有可能成为治疗艾滋病的新一代非核苷酸类药物。 2 抗肿瘤活性 香豆素类化合物的抗肿瘤活性为抗肿瘤药物的研究与开发开辟了新的领域。2003 年, 张庆林等从蛇床子( Cni di ummonnier) 中分离得3 种逆转肿瘤细胞多药耐药活性香豆素化合物, 分别为欧芹属素乙( Impera2torin) ,爱得尔庭( Edultin) ,92异丁酰氧基2O2异酰基哥伦比亚苷元,体外实验表明这3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