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库大坝渗漏原因及处理的方案分析.docVIP

水库大坝渗漏原因及处理的方案分析.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水库大坝渗漏原因及处理的方案分析

水库大坝渗漏原因及处理的方案分析    [摘 要] 本文介绍某水库基本情况,对其渗漏险情及成因进行分析,最后提出了渗漏处理方法措施。   [关键词] 水库大坝 渗漏 治理 措施      1.工程概况   本水库大坝坝顶高程为307.5 m,水库正常水位 304.5 m,正常库容 115.0 万 m3,总库容143.0 万 m3。 水库位于山区 ,大坝为土坝 ,最大坝高16.82 m。 根据《防洪标准》(GB 50201-94)规定,该工程为四等工程,小(I)型水库,其主要水工建筑物为四级 ,次要建筑物为五级。   2.渗漏险情及成因分析   2.1 渗漏险情   该工程1962 年 4 月开始蓄水投入运行,当年蓄水后,左坝脚出现 30 m2散浸,1966 年 7 月,洪水急剧上涨,坝涵出水口有明显土粒溢出,坝内坡严重变形,1975 年 6月,洪水水位离坝顶 1.0 m 时,右坝脚出现约 8 L/s 渗流量,在 300.734 m 高程处,外坡发生沉陷,形成 6 个塌坑,最大塌坑直径2.5 m;1984 年汛期, 洪水位离坝顶 0.8 m,坝涵渗漏量加大为14 L/s,在坝内坡 299.867 m 高程处,内坡出现沉陷,大坝出现险情;1998 年 7 月,洪水上升较猛,而因库内输水隧洞阻塞,坝涵的放水卧管早已毁坏,坝涵侧墙断裂,在坝内坡 298.00m 高程处出现漩涡水,当时采用抛石、棉被临时堵塞,坝外坡冲淘变形较大,其冲沟长20 m,宽1.5 m,右坝顶土料往下跨塌,严重危及大坝安全。   2.2 病险成因分析该大坝为均质土坝。   因周边均为白垩系下统洞下场组(K1d)紫红色泥质粉砂岩、粉砂岩,粉砂质泥岩及细砂岩风化而成的泥质红砂壤土,没有粘土,泥质红砂壤土土料质量差,而大坝填筑土料基本上均是红砂壤土。根据原施工记载,当时上大坝群众每天约 300 多人,是 “大兵团”作战,质量难保证。土层填筑厚度达 1 m 多厚,每次夯压次数,土料填筑层,都未按设计要求操作,少压、漏夯严重。又因大坝在 1977 年 10 月加高 4.5m 时,未作接缝处理,从而造成大坝土质不均匀,加高所用的土料基本上杂乱土石,土料杂物多,孔隙率较大。土料填筑堆放坡比未达设计要求。土料直接从坝址附近就地取材,土料均为基岩风化而成,母岩因风化大部分含砂量较高,粘粒较少,所以防渗效果较差。根据 ZK1 和 ZK2 的钻探情况看,开孔之后就不返水,可见其透水性很大,加之填土土料的不均一及夯压不实,现场检查发现,孔深(0~12)m 坝体渗漏系数最大2.07×10-3cm/s,最小值为 1.53×10-3cm/s,孔深(12~16)m 渗漏系数为 1.63×10-3cm/s,查规范该坝孔深(0~16)m 属强透水,其坝外的渗漏现象得到证实。在大坝左坝脚散浸面积达30m2。 在右坝脚发现集中渗漏,最大渗漏量达14 L/s,并随着水头上升,有渗漏增大现象。说明大坝的填筑质量评价为差。   该大坝基础为白垩系下统洞下场组(K1d)中-厚层紫红色泥质粉砂岩、粉砂岩,夹粉砂质泥岩及细砂岩。由于建坝时基础清基不到位,只将基础表层污泥、杂草清出,未清至新鲜老土,又因当时各方面因素,基础未作防渗处理,所以大坝基础从施工质量及防渗技术处理都较差。施工清基相当困难,左岸清至 2.5m,未见完整岩石的情况下,采用三合泥填补岩石缝隙,即填筑土料,右坝端岸坡山体较缓,风化层较厚,清至 3 m深未见新鲜岩石,但为抢进度,未作任何处理,就填筑土料,1962 年蓄水投入运行后,大坝左、右端处坡出现较大浸水溢出,所以该工程的坝基及两端岸坡处理质量差。   根据勘察,寨垅水库河床宽缓呈不对称的 U 型谷,左岸陡,右岸缓,谷底与两岸坝头相对高差不足30 m,河床及大坝两端岸坡均为紫红色泥质粉砂岩、粉砂岩,夹粉碎质泥岩及细砂岩,节理发育,风化后岩石成小块脱落,左端岸坡较陡,岩石风化严重,其强风化铅直深度(6~10)m,强风化水平深度(10~20)m,透水率在(53~76)Lu 之间,属中等透水,其下的弱风化带的透水率也较高,在(13.8~28.1)Lu 之间, 经观测,发现坝脚有 3 处集中渗流,最大股流达14 L/s,当库水位上升时,有渗漏增大现象。 由此可以看出坝体与坝基接触带渗漏严重。   3.大坝、坝基及坝肩渗漏处理方案   3.1 方案比较   本次设计提出三种方案。方案一:坝体采用高压旋喷灌浆,基础采用帷幕灌浆;方案二:坝体采用冲抓回填,基础采用帷幕灌浆。方案三:坝体采用混凝土防渗墙,基础采用帷幕灌浆。下面对三种方案进行比较说明,方案一: 高压旋喷灌浆+基础帷幕灌浆,总造价为133.08万元,优点:施工简单,施工质量易得到保证,防渗效果较好,使用寿命长。缺点:造

文档评论(0)

ertery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