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升高化学衔接优质.ppt

  1. 1、本文档共5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初升高化学衔接优质

※纯净物和混合物 ※单质与化合物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练习 向硫酸钠溶液加入氯化钡溶液 碳酸钠溶液中加入盐酸溶液 工业炼铁的反应原理 用稀硫酸除铁锈 实验室制取氢氧化钠 (1)单质和单质化合成化合物 (2)单质和化合物化合成化合物 (3)化合物和化合物化合成化合物 CO2 ; C+O2 2 FeCl3 2Fe+3Cl2 CaO+H2O═Ca(OH)2 H2O +CO2═H2CO3 C+ CO2 2CO 2CO + O2 2CO2 1、化合反应: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 。 型如:A + B = AB 三、四大基本反应类型 (2)化合物分解成单质和化合物 2KClO3 2KCl+3O2↑ 2KMnO4 K2MnO4 +MnO2+ O2 ↑ (3)化合物分解成化合物和化合物 2H2O 2H2↑+O2↑ (1)化合物分解成单质 NH4HCO3 NH3 ↑+ CO2↑+ H2O CaCO3 CaO+ CO2 ↑ 2、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它物质的反应。 型如:AB = A + B Fe +CuSO4 ══ FeSO4 +Cu (1)金属置换非金属 (2)金属置换金属 (3)非金属置换金属 (4)非金属置换非金属 C+ H2O CO+ H2 Mg +2HCl ══MgCl2 + H2 ↑ H2+ CuO Cu + H2O 3C + 2Fe2O3 4Fe + 3CO2 ↑ 3、置换反应: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起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 型如: A + BC = AC + B 四、金属活动性顺序表 水溶液中的置换反应:遵循金属活动性顺序表 按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写出金属活动性顺序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H)Cu Hg Ag Pt Au A、排在氢前面的金属置换酸中的氢生成氢气。 (这里的酸特指稀HCl、稀H2SO4) B、排在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一般不使用K、Ca、Na) (巩固练习) 例1:下列各组物质间能反应且一定能生成氢气的是( ) ? A?.Mg、稀HNO3??? B.Zn、硫酸溶液??? C.Fe、盐酸??? D.Cu、浓盐酸? 2.将下列各组中的物质放入烧杯中,加适量水搅拌,待充分反应后过滤,在滤纸上留下两种金属的是( ) A.Zn、NaCl、CuCl2(过量) B.Fe(过量)、Cu (NO3)2、AgNO3 C.Fe(过量)、KNO3、CuSO4 D.Cu(过量)、FeCl2 、HCl 3.将一定质量金属M的粉末放入盛有Cu(NO3)2溶液的烧杯中,充分反应后溶液呈无色;继续向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AgNO3溶液,待充分反应后过滤,得蓝色滤液和滤渣,根据实验分析,以下结论错误的是(  ) A.金属活动性顺序:M>Cu>Ag B.滤液中一定含有M的阳离子和Cu2+ C.滤渣中一定含有Ag和Cu D.向滤液中滴加稀盐酸,可能产生白色沉淀 * 初高中衔接 · 化学 第一部分.话说“初高中化学” 从初中到高中,化学知识无论从深度和广度上都有所加大,学生普遍感觉上升了一个门槛,大部分学生会不同程度地出现“不适应”现象,造成学习成绩不理想,心理压力过大。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根源在于初高中化学知识的衔接上。实际上,高中化学的很多内容是对初中化学相关知识的升华,初中化学强调定性分析,只要求学生记住现象或结论,而高中则要定性和定量相结合,除明确“是什么”外,还要弄清“为什么”和“是多少”。因此,回顾初中所学知识,做好初高中知识的衔接是我们暑期培训学习中重点解决的问题,为学好高中化学奠定坚实的基础。 初中化学复习提纲 1、物质的变化、性质及分类。 2、化学用语 3、原子结构示意图 4、基本反应类型 5、金属活动顺序表 6、化学实验 第二部分 初高中化学知识衔接 一、物质的变化、性质及分类。 (一)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根本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1、物理变化: 新物质生成。 例如:水的三态变化、汽油挥发、干冰的升华、木材做成桌椅、矿石的粉碎等。 2、化学变化: 新物质生成。 例如:物质的燃烧、铁矿石炼成铁、钢铁生锈等。化学变化常常伴随一些反应现象,如:发光、发热、产生气体、改变颜色、生成沉淀等。 判断依据:看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二)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1、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 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主要包括: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熔点

文档评论(0)

yigang092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