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河间儒学与毛诗-河北师范大学学报.PDF

汉代河间儒学与毛诗-河北师范大学学报.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汉代河间儒学与毛诗-河北师范大学学报

( ) 2004 年 11 月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Nov . 2004 第 27 卷 第 6 期 Journal of Hebei Normal University ( Philosop hy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Vol . 27 No . 6 【《诗经》研究】 汉代河间儒学与《毛诗》 王长华 ,易卫华 (河北师范大学 ,河北 石家庄  0500 16) 摘  要 :汉初《毛诗》学派的形成 ,除了受先秦儒家诗说的影响外 ,河间地域学也在一定程度上促使《毛诗》 学由产生 、发展到逐渐走向壮大 , 以献王刘德为代表的河间儒学对先秦儒家思想文化给予了较为全面的继承 , 特别是对《毛诗》从文献保存 、经典阐释到传播都做出了无可替代的贡献 。实际上 ,献王恪守的“实事求是”、重 视礼乐教化的文化精神和文化倾向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毛诗》解诗特色的形成 。 关键词 :河间儒学 ; 《毛诗》学派 ; 形成 ; 传播 ; 影响 中图分类号 : I 207 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04)   汉代《诗经》学的发展 ,经历了从鲁 、齐 、韩今 们要说的是河间献王刘德和他倡导的学术对《毛 文三家诗立学官受青睐 ,到鲁 、齐 、韩 、毛四家诗并 诗》所产生的影响 。献王刘德雅好儒术 ,《史记 ·五 存 ,而后又由四家诗走向古文《毛诗》独尊的过程 。 宗世家》说他“好儒学 ,被服造次必于儒者 。山东 这一发展轨迹固然体现了一代学术自身发展变化 诸儒多从之游”。由于有这样的学术追求和学术 的某种规律 ,但同时也不可避免地打上了那个时 造诣 ,再加上他有王侯之尊的政治地位 ,所以, 以 代地域思想文化的深刻烙印。大致说来 , 《鲁诗》 献王为核心 ,河间国很快聚集了一批儒学学者 ,他 受鲁文化滋养 ,《齐诗》受齐文化哺育 ,而《毛诗》和 们讲论儒家经典 ,阐发儒家思想 ,从而在不太长的 《韩诗》则是受燕赵文化的浸润 。这些不同地域的 时间内就形成了盛极一时且颇有影响的河间儒 思想文化均或多或少地影响到了汉代各家各派对 学 。河间儒学对我国古代尤其是对汉代的学术思 《诗经》的阐释 , 由此也就形成了四家诗不同的诗 想 、学术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力 ,其中对先秦儒 说特点 。就《毛诗》解说系统的构建和完成来看 , 家经典文献《诗》、《书》、《礼》、《乐》、《春秋》等的保 先秦儒家诗说的影响无疑是不能低估的 ,这方面 存 、阐释和传播更是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 。 学界已有较多且中肯的研究探讨 ,至于燕赵地域 首先 , 以献王为首的河间儒学学者广泛地搜 思想文化特别是汉代河间儒学对《毛诗》施加的影 集 、整理散佚在民间的儒家经典 ,对于古代文献的 响 ,则论者似还不多 。本文拟选择此问题尝试着 整理和保存做出了重要贡献 。《诗》、《书》等儒家 予以讨论 ,抛砖引玉 , 以求就正于方家 。 经典在暴秦 “以法为教 , 以吏为师”残酷政治统治 时代遭到大面积禁毁 ,汉初中央政权虽在“休养生 一 息”的大政治文化背景下采取了一些诸如提倡献 汉王朝 自汉景帝至汉武帝一段时间 , 中央学 书的挽救性措施 ,但 由于受当时特殊的社会政治 术之外 ,地方王侯麾下于西汉一代影响最大的

文档评论(0)

fengruil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