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放射性污染控制
四 放射性污染去污技术 1.概述 放射性污染是指沉积在材料、结构物或设备表面的放射性物质。大致分为机械沾污、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 ①去污的定义 放射性去污定义为用化学或物理方法除去沉积在核设施结构、材料或设备内外表面上的放射性物质。 ②去污的目的 去污总的目的是去除放射性污染物,降低残留的放射性水平。 去污的目的一般分为:为运行管理和检修的去污;为退役进行的去污;为废物治理进行的去污;为长期监护进行的去污;为环境整治进行的去污;为其他目的进行的去污。 ③去污技术有四种基本工艺类型:化学去污、人工和机械去污、电抛光去污和超声去污。 2.化学去污技术 化学去污原理是用化学溶剂去除污染部件带有的放射性核素污染物、油漆涂层或氧化膜层,达到去污目的。 ①化学去污的优缺点 优点:化学试剂易得,适用于难以接近的表面的去污,所需工作时间少,且通常可遥控操作,产生放射性废气较少,一般清洗液经处理可回收再用。因其简单可靠,去污效率能满足要求,目前是主要的去污方法。 缺点:对粗糙、多孔的表面去污效率低,清洗废液体积较大,产生组分复杂的混合废水。 ②化学去污常用试剂 按照化学去污试剂的性质和类型可分为水(水蒸气)、酸、碱、盐或络合剂、氧化剂和还原剂、去垢剂和表面活性剂;按照对去污对象的腐蚀性可分为非腐蚀性、低腐蚀性和强腐蚀性化学去污剂等。 ③化学去污常用工艺 通常的化学去污工艺有浸泡法、循环冲洗发、可剥离膜去污发、泡沫去污发和化学凝胶去污发等。 3.机械去污技术 机械去污技术大致可分为表面清洗法和表面去除法两大类。 放射性污染的控制 班级 姓名 目录 一 放射性废物与防护标准 二 放射性废物处理技术 三 放射性污染去污技术 1、来源 环境中的放射性的来源分天然放射源和人工放射源 天然放射源主要来自宇宙辐射、地球和人体内的放射性物质,这种辐射通常称为天然本底辐射。 对公众造成自然条件下原本不存在的辐射的辐射源称为人工辐射源,主要有核试验造成的全球性放射性污染,核能生产、放射性同位素的生产和应用导致放射性物质以气态或液态的形式释放而直接进入环境,核材料贮存、运输或放射性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和核设施退役等则可能造成放射性物质间接地进入环境。 2、辐射对人体的危害 辐射对人体的危害主要表现为受到射线过量照射而引起的急性放射病,以及因辐射导致的远期影响。 1.急性放射病 急性放射病是由大剂量的急性照射所引起的,多为意外核事故、核战争所造成。按射线的作用范围,短期大剂量外照射引起的辐射损伤可分成全身性辐射损伤和局部性辐射损伤。 2.远期影响 辐射危害的远期影响主要是慢性放射病和长期小剂量照射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多属于随机效应。 二 放射性废物与防护标准 1.放射性废物及处理途径 放射性废物是含有放射性核素或被放射性核素所污染,其浓度或比活度大于审管部门确定的清洁解控水平,预期不会再被利用的废弃物。 放射性废物处理基本途径是将气载和液体放射性废物作必要的浓缩及固化处理后,在与环境隔绝的条件下长期安全地存放。净化后的废物则可有控制地排放,使之在环境中进一步弥散和稀释,固体废物则经去污、装备后处置,污染物料有时可经去污后再循环利用。 2、放射性废物的处理原则 国际原子能机构(1AEA)在放射性废物管理原则中提出了九条基本原则: (1)保护人类健康:工作人员和公众受到的照射在国家规定的允许限值之内。 (2)保护环境:确保向环境的释放最少,对环境的影响达到可接受的水平。 (3)超越国界的保护:保护他国人员健康和环境影响。及时交换信息和保证越境转移条件。 (4)保护后代:后代的健康。 (5)给后代的负担:不给后代造成不适当的负担。应尽量不依赖于长期对处置场的监测和对放射性废物进行回取。 (6)国家法律框架:放射性废物管理必须在适当的国家法律框架内进行,明确划分责任和规定独立的审管职能。 (7)控制放射性废物产生:尽可能少。 (8)放射性废物产生和管理间的相依性:必须适当考虑放射性废物产生和管理的各阶段间的相互依赖关系。 (9)设施的安全:必须保证放射性废物管理设施使用寿期内的安全。 据此原则我国制定了放射性废物管理的40字方针:减少产生、分类收集、净化浓缩、减容固化、严格包装、安全运输、就地暂存、集中处置、控制排放、加强监测。 3.环境放射性防护标准 为了有效地进行核安全与辐射环境监督管理,我国在学习和借鉴世界核先进国家的经验,并参照IAEA制定的核安全与辐射防护法规、标准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在较短的时间内组织制定发布了一批核安全与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