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精选·公开·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3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三讲: 老 子 The Philosophy of Laotzi 老子与道家 天道与道 反与弱 无为与自然 儒家价值的批评 一.老子与道家 老子其人 老子其事 老子其书 老子与道家 1. 老子其人 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伯阳,谥曰聃。周守藏室之史也。 ——《史记》 老莱子说 太史儋说 隐君子说 2.老子其事 孔子问礼 老子出关 孔子问礼 现存共有5种不同的文献记载孔子问礼于老子的事宜,但是孔子问礼于老子的时间、地点和内容却引发了学界很大的争论。学者们要么纠缠于记载史料的真实性,有的非议于孔老会见时老子的年龄问题,要么则就历史留下的孔老对礼、仁义的相关言论与会谈言论的冲突发表议论。 ?陈鼓应:《老学先于孔学》 对老子其人,孔子问礼于老子的时间、地点和内容,对《老子》、《论语》成书的时间,都作了详尽而有说服力的考据。 在此基础上得出老学先于孔学的结论。同时分析了过去学界颠倒老、孔学术发展顺序的原因 。 老子出关 鲁迅:《故事新编》 写完, 老子是的时候这么想的:“为了出关,我看这也敷衍得过去了。”关尹喜则给了老子一包盐、一包胡麻和十五个饽饽作稿费。关尹喜还特地申明说,“这是因为他是老作家,所以非常优待。” 3.老子其书 马王堆帛书 残叶 学者论争——老子的时代问题 1. 以胡适、唐兰为代表的“早出论”,认为《老子》在春秋末年或战国早期就已形成,《老子》成书于孔子之前,是老聃的著作。 2. 一派以梁启超、钱穆、冯友兰为代表的“晚出论”,这一派的观点是向传统说法的一种挑战,但他们的意见也不尽统一。有人认为《老子》成书于战国中期;有人认为其成书当在战国后期;极端的意见则认为其成书更晚,大约要在西汉初期的文景之世。但是,其一致处在于都认为《老于》成书远在孔子之后。 4.老子与道家 老子与庄子 老子在各个时期的学术地位 老子与道教 道教中的老子 二.老子之道论 1.对“道”的描述 “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14章) “其上不皎,其下不昧,绳绳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象之象,是谓恍忽。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14章) “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25章) 二.老子之道论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四章》) 这里老子虽然都是用“好像”(“似”)的字眼,其实是肯定了道是万事万物的根本(“宗”)。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四十二章》) “一”在这里是指具体万物形成之前的一种统一状态。但在老子体系中,他把这种具体万物形成前的统一状态推崇为一种抽象的最高的“自然”原则,或“无为”原则,这样的“一”也就成为“道”的同义语。 二.老子之道论 2.道—宇宙的生成与本体(从经验进于超越) 宇宙万物的本始和本根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不改,周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25章)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4章) 二.老子之道论 “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贞(正)。”(39章) “一”是形成和产生万事万物的根本原则 老子这里讲“道生一”,既有指具体万物形成前的统一状态的意思,又有道使万物获得统一原则的意思。有了这一统一的状态和原则,然后分化为天、地(阴、阳),通过阴阳变化又产生和气,阴、阳、和三气化合再产生出万物来。 二.老子之道论 道之为(帛书《老子》甲、乙本均无‘为’字)物,惟恍惟忽。忽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忽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二十一章》) 这里说“道”是一种恍忽不定,深邃幽远不可捉摸的东西。在恍恍忽忽的情况中,好像有某种形象,又好像有某种实物;在幽远深遂的情况中好像有某种细微的东西,而且还很实在。但是,这一切都是“道”恍忽幽深的情况。 二.老子之道论 2.道之不可言说 道可道,非常道(1章) 具体的事物都是可以用名称来表示的,天地以下都是具体事物,所以说:“有名,万物之母。” 天地是从“道”那里产生出来的,道是无形无体的,没法用名称来表达,所以说:“无名,天地之始。”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40章) 老子这里讲的是没有任何具体规定性的“无”或“道

文档评论(0)

夏天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