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商务沟通经典案例.ppt

  1. 1、本文档共3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常见的商务沟通经典案例

案例点评: ??? 看来,同样的一件事物,不同的人对它的概念与理解的区别是非常大的。在我们日常的谈话与沟通当中也是同样的。 ??? 当你说出一句话来,你自己认为可能已经表达清楚了你的意思,但是不同的听众会有不同的反映,对其的理解可能是千差万别的,甚至可以理解为相反的意思。这将大大影响我们沟通的效率与效果。 同样的事物,不同的人就有不同的理解。在我们进行沟通的时候,需要细心地去体会对方的感受,做到真正用“心”去沟通。 * 案例: ?张丹峰的苦恼 张丹峰刚刚从名校管理学硕士毕业,出任某大型企业的制造部门经理。张丹峰一上任,就对制造部门进改造。张丹峰发现生产现场的数据很难及时反馈上来,于是决定从生产报表上开始改造。借鉴跨国公司的生产报表,张丹峰设计了一份完美的生产报表,从报表中可看出生产中的任何一个细节。 ??? 每天早上,所有的生产数据都会及时地放在张丹峰的桌子上,张丹峰很高兴,认为他拿到了生产的第一手数据。没有过几天,出现了一次大的品质事故,但报表上根本没有反映出来,张丹峰这才知道,报表的数据都是随意填写上去的。 ??? 为了这件事情,张丹峰多次开会强调,认真填写报表的重要性,但每次开会,在开始几天可以起到一定的效果。但过不了几天又返回了原来的状态。张丹峰怎么也想不通. * 案例点评: ???? 张丹峰的苦恼是很多企业中经理人一个普遍的烦恼。现场的操作工人,很难理解张丹峰的目的,因为数据分析距离他们太遥远了。大多数工人只知道好好干活,拿工资养家糊口。不同的人,他们所站的高度不一样,单纯的强调、开会,效果是不明显的。 ??? 站在工人的角度去理解,虽然张丹峰不断强调认真填写生产报表,可以有利于改善,但这距离他们比较远,而且大多数工人认为这和他们没有多少关系。 ??? 后来,张丹峰将生产报表与业绩奖金挂钩,并要求干部经常检查,工人们才知道认真填写报表。 在沟通中,不要简单地认为所有人都和自己的认识、看法、高度是一致的。对待不同的人,要采取不同的模式,要用听得懂的“语言”与别人沟通! * 案例: ?争取旅游名额 孙颖颖在公司里做市场部经理,年底公司为了奖励市场部的员工,制定了一项海南旅游计划,名额限定为10人。可是部门里的13名员工都想去,孙颖颖就向去向上级申请,想再要3个名额。 她跟老总说:“朱总,我们部门13个人都想去海南,可只有10个名额,剩余的3个人会有意见,能不能再给3个名额?”? 朱总说:“筛选一下不就完了吗?公司能拿出10个名额就花费不少了,你们怎么不多为公司考虑?你们呀,就是得寸进尺,不让你们去旅游就好了,谁也没意见。我看这样吧,你们3个做部门经理的,姿态高一点,明年再去,这不就解决了吗?” 孙颖颖这次沟通失败了,可她还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了。 * 孙颖颖的错误就在于她只顾表达自己的意志和愿望,忽视了对方的心理反应。如果她在找老总之前能树立一个沟通低姿态,站在公司的立场上考虑一下老总如此安排的缘由,与老总平等对话,先赞扬后提建议,说服老总的可能性还是很大的。模拟对话如下:? “朱总,大家今天听说去旅游,非常高兴。觉得公司越来越重视员工了。朱总,这事是你们突然给大家的惊喜,不知当时你们如何想出这绝妙主意的?” “真的是想给大家一个惊喜,这一年公司效益不错,是大家的功劳,考虑到大家辛苦一年,想让大家高兴高兴。”? “这个机会太难得了,大家都在争这10个名额。” * “当时之所以只给你们10个名额是感觉你们部门有几个人工作不够积极。你们评选一下,不够格的就不安排了。”? “其实我也同意领导的想法,有几个人的态度与其他人比起来是不够积极,不过他们可能有一些生活中的原因,我作为部门经理也有责任。这次不让他们去,对他们打击会不会太大?如果这种消极因素传播开来,可能影响不太好。公司花了这么多钱,要是因为这3个名额降低了这个出游计划的效果太可惜了。要是公司能再拿出一些费用,让他们去,我相信他们一定会有所感悟,这对来年的工作会很有好处。而且我会尽力与其他两位部门经理沟通好,在这次旅途中每个人带一个,帮助他们放下包袱,让他们树立有益公司的积极工作态度。朱总,您能不能考虑一下我的建议? * ? 案例:组织沟通 在一个公司里,A管着B和C,B管着D,C管着E。现在的问题是,假设C出差,E在工作当中遇到问题,打电话问C,结果打不通电话,再问A,A没有时间管E的事情,手里有事忙。请问,在这个情况下,E可不可以向B做咨询,这是第一个问题;第二个问题,假如不管可不可以向B咨询,E敲了B的门,他推门进来了。请问,如果你是B的话,你应不应该回答E

文档评论(0)

renwofei8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