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二首》(长春).docxVIP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古诗二首》(长春)

长春出版社 六年级(上册) 畅言教育 用心用情 服务教育 《古诗二首》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从军行》刻画了边疆戍卒怀乡思亲的情景。《送李判官之润州行营》是一首很有特色的七绝送别小诗。作者用恭维笔法,赞颂了对方远离家乡到江南从军报效国家之举。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有感情朗读并背诵课文。 【过程与方法目标】 体会诗中所蕴含的情感,想想使中所描绘的画面。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体会边疆戍卒怀乡思亲的真挚感情。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品读体会课文,了解并学习作者表达、抒发情感的方法。 【教学难点】 品读体会课文,了解并学习作者表达、抒发情感的方法。 课前准备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及图片。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从军行 一、课文导入 同学们,你们听说过“烽火戏诸侯”吗?你们知道烽火是做什么的吗? 王昌龄简介 王昌龄,字少伯,唐代长安人。王昌龄工七绝,堪与李白争胜。其边塞诗既多且好,尤其善于多方面表现征戍者的生活和内心世界,创造出一种独特的豪迈与悲壮、昂奋与凄怆相交融的深沉风格。现存诗180余首,《出塞》《从军行》是他最有名的诗篇。 三、写作背景 唐高宗调露、永隆年间,吐蕃、突厥曾多次侵扰甘肃一带,唐礼部尚书裴行俭奉命出师征讨。王昌龄的《从军行》组诗就是描写其间边塞战士的。诗词是采用乐府旧题写的边塞诗,共有七首。全诗写士子从戎,征战边庭的过程和心情,从而表达了国家有事,匹夫有责的使命感和建功立业的豪迈情怀。 四、诗歌注释 烽火:又称烽燧,古代边防报警的两种信号。 海:指青海湖。 羌笛:羌族竹制乐器。 关山月:乐府横吹曲名,内容多写戍边生活。 无那:即无奈。 金闺:古时称年轻女子的居室为闺房。 五、全诗翻译 戍边的战士在黄昏时分,独自坐在边城城楼上,守望者西边的烽火台。秋天的西风吹来,凉意袭人。又吹起了羌笛曲《关山月》,这阵阵呜呜咽咽的笛声,就像家中的妻子在呼唤。 六、诗歌意象 烽火城(重要的边防城镇,偏僻)????? 黄昏(暮色思乡,淡淡哀愁) 海风秋(悲秋情节,凄凉)????? 羌笛(别离乡情,幽怨凄凉) 关山月(关塞山川,距离远)??? 诗歌总结 这首小诗,笔法简洁而富蕴意,写法上很有特色。诗人巧妙地处理了叙事与抒情的关系。前三句叙事,描写环境,采用了层层深入、反复渲染的手法,创造气氛,为第四句抒情做铺垫,突出了抒情句的地位,使抒情句显得格外警拔有力。 送李判官之润州行营 一、刘长卿简介 刘长卿, 字文房,唐代诗人。刘长卿的诗以五七言近体为主,尤工五言。五律简练浑括,于深密中见清秀。如《新年作》、《岳阳馆中望洞庭湖》、《碧涧别墅喜皇甫侍御相访》、《海盐官舍早春》等。但他的大部分诗内容单薄,境界狭窄,缺少变化,有字句雷同之感。 二、诗歌注释 润州:州名,在今江苏镇江市。 行营:主将出征驻扎之地。 事鼓鼙:从事军务。鼓鼙,军用乐器。 金陵:唐朝时把润州称为金陵,这里指润州。 楚:古代楚国,现在的湖北、湖南、江西、安徽等地。 三、诗歌赏析 1、“万里辞家事鼓鼙,金陵驿路楚云西。” “万里”径置句首,突出此行迢迢,是为长离之别,为下文作了铺叙。“事鼓鼙”,指从事军务,“金陵(润州)驿路”是驰马赴往所在,但并非目的地,只是临时驻扎的“行营”,还将继续奔赴“楚云西”,即安徽淮南一带,古属楚地。 不说楚地,而说“楚云”,意在表明辞家“万里”之遥,透出诗人眺望远方,关切友人征途迢迢的行程。 2、“江春不肯留行客,草色青青送马蹄。” 这里抛开送者之情,而着眼于别者之意。说“江春不肯留行客”似乎它原来能留行客,而此番却故意“不留”了,衬托出送别者却情思深深。 末句的“草色青青送马蹄”,一眼望去,春色不尽、青青无际,将护送着友人伴其而去。另一面惜别、欲留的情意,也随着这无尽的青青草色展开,难舍难别的友情转化为青草对马蹄的依恋。 四、诗歌总结 全文句句、字字都倾注了诗人对友人远行的忧虑与担心,以春天春草“不肯留”“送马蹄”的无情反衬出离别者内心的有情。 五、拓展作业 古代因为交通不发达,所以信息传递非常不方便,那古人们都是用什么传递信息的呢?说出你所知道的和同学交流。

文档评论(0)

asd52251365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