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语文教育史-(精选·公开·课件).ppt

中国语文教育史-(精选·公开·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9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语文教育史 语文教学论教研室 主讲:曹颖群 导 论 一、学习中国语文教育史的意义 二、廓清几个概念 三、学习研究的方法 四、中国语文教育史的分期问题 五、参考书目 六、作业 一、学习中国语文教育史的意义 1、认识意义 2、借鉴意义 3、发展意义 4、治学意义 二、廓清几个概念 1、“中国语文教育”和“汉语教育” 语文教育是指具有民族特点的各个国家的母语教育。“中国语文教育”特指中国民族的、以汉语为母语的教育。(陈菊先《语文教育学》)它的范围包括:语言、文字、文学、文章、文化等。 “汉语教育”指的是中华民族共同语的教育,是一种语言教育. 2、“语文教育”和“语文教学”。 A≠B,AB 三、学习研究的方法 1、从本书的编排体例(每章均按“轨迹”、“内容”、“经验”三部分表述)入手了解我国语文教育发展的大致情况; 2、从不同角度如某一历史时期的语文教育,某一教育家、教育专著,或教学的某一角度进行研究; 3、读原文和别人的相关论文、结合语言史、文学史、教育史进行研究。 四、中国语文教育史的分期问题 分期的原则: a、遵循“自身规律”原则; b、符合“社会关联”原则; c、掌握“注重特征”原则; d、遵从“远粗近细”原则。 分期示意参考图: 五、教材与参考书目 教材: 王松泉等主编:《中国语文教育史简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 参考书目: 1、张隆华主编《中国语文教育史纲》 2、张隆华、曾仲珊著《中国古代语文教育史》 3、李杏保、顾黄初著《中国现代语文教育史》 六、作业 1、 学习中国语文教育史的意义? 2、制作一幅中国语文教育史分期示意图。 第一编:古代语文教育期 (前语文教育期) 第一章:言文教育期 第二章:古文教育期 第一章 言文教育期 言文教育的基本轨迹 言文教育的基本内容 言文教育的基本经验 言文教育期的特点 作业 一、言文教育期的基本轨迹 1、语文教育渗透于生产劳动和生活 2、文字的出现和学校的萌芽促成了言文教育 “庠”(唐虞),分为上庠和下庠; “序”(夏禹),分东序、西序;“学”(商)分左学、右学。 二、言文教育期的基本内容 1、原始社会言语教育与生活教育合二为一 2、夏商两代文字读写教育开始兴起 三、言文教育期的基本经验 1、语言来自生活,生活是学习语言的大课堂 2、文字读写训练是语文教育的基础 四、言文教育期的特点 1、语文教育的无社会性和无阶级性。 2、语文教育不是专门的社会活动。 3、语文教育以口耳相传和模仿为主要手段。 五、作业 1、言文教育期语文教育的特点? 2、我们说言文教育期的语文教育就是一种“生活教育”,现在我们又提倡“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试比较二者异同。 第二章:古文教育期 古文教育期背景及特点 孔子 《学记》 科举取士与语文教育 作业 一、古文教育期背景特点 1、以“五经”、“四书”为教材,或以历代名家名篇为范本,学的都是书面的“文”; 2、内容具有综合性和丰富性的特点,文、史、哲不分,是一种广义的语文教育。 二、孔子 1、孔子生平 2、教育思想 3、教学原则 孔子生平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 “三十而立” “席不暇暖” 、惶惶如“丧家之狗” “五十而知天命” “朝闻道,夕死可矣” 孔子生平(续) “笃信好学,守死善道” ——《论语·泰伯》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论语·卫灵公》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论语·泰伯》 教育思想 1、有教无类 2、理想化成人 3、教师职责及师生关系 理想化成人 子路问成人。子曰:“若臧武仲之知,公绰之不欲,卞庄子之勇,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 曰:“今之成人者何必然?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约)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论语·宪问》) 理想化成人 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论语·述而》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论语·泰伯》 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论语·子罕》 教师职责及师生关系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不如今也?” “当仁,不让于师”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教学原则 1、了解学生,因材施教 2、由学到知,知智统一 3、学思并重,学思结合 4、启发教学,循序渐进 5、学而时习,知行一致 了解学生,因材施教 观察法和谈话法: 听其言而观其行 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 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由学到知,知智统一 “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学思并重,学思结合 “学而不思

文档评论(0)

夏天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