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清镇市流长勘查区龙潭组煤层特征及对比的研究
清镇市流长勘查区龙潭组煤层特征及对比的研究
[摘要]清镇市流长勘查区主要含煤地层为上二叠统龙潭组,主煤层编号分别为6、8、9、13号,其中6、8、9号为大部可采煤层,位于龙潭组中段; 13号煤层为局部可采煤层,位于龙潭组下段。依据各标志层、煤层层间距和测井曲线以及沉积旋回特征对研究区各煤层进行对比研究,主要煤层和部分次要煤层对比清楚、可靠。综合岩性、古生物以及测井曲线的对比,划分出4个主沉积旋回,推测出该区成煤环境,揭示该区龙潭组岩石组成、含煤性及其变化规律,明显受控于沉积古地理环境。
[关键词]煤层特征 煤层对比 龙潭组 成煤环境
[中图分类号] F407.1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5)-9-276-3
清镇市流长勘查区位于贵州省清镇市北西,勘查区中心直距清镇市38公里。地理极值坐标:东经106°10′00″~106°17′00″, 北纬26°40′15″~26°45′45″。勘查区范围由16个拐点圈定,呈不规则多边形,面积86.20km2。
1区域地质概况
勘查区区域构造位置属扬子准地台,上扬子台褶带,黔中古拱隆断褶,织金、纳雍凹褶段,大威岭背斜北东段北西翼,总体构造形态呈单斜构造,仅在北东方向有波状起伏,略呈宽缓向斜,轴部不明显。北部产状,仅在北东方向F11、F15附近倾向呈南西向(210°~260°,一般240°),倾角3°~20°,一般10°。勘查区地层总体倾向北西(NW)270°~350°,一般320°。主断层4条(F1、F2、F8、F9),在勘查区内呈“X”状,大致将勘查区分割成东、南、西、北四个三角形断块,见图1。从平面分布看,全区均有断层发育,尤以勘查区北部和东部一带比较发育,其中西北部和东北部断层因倾向对勘查区煤层影响较大,而东南部大部分断层倾向勘查区外部,对勘查区煤层影响较小。断层以北北东向、北东向为主,少量北西向,在北东向断层中,除F10断层外,均为正断层,且多为后期形成的构造。北西向断层中,正断层、逆断层均有发育,但以逆断层的影响破坏程度较大为特点。
2煤层特征
2.1含煤地层特征
勘查区区域地层,位于扬子地层区,黔南分区,贵阳小区(据《西南地区区域地层表》贵州省分册),出露的地层有中二叠统茅口组(P3m)、上二叠统龙潭组(P3l)、长兴组(P3c),下三叠统大冶组(T1d)、安顺组(T1a),上三叠统关岭组(T2g),第四系(Q)。
流长勘查区主要含煤地层为上二叠统龙潭组,组厚191.83~283.64m,平均厚为243.37m。岩性主要为粉砂岩、细砂岩、粉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泥岩、炭质泥岩及煤层(线),夹灰岩及泥质灰岩、铝土质泥岩、菱铁矿薄层。具水平纹理、平行层理、波状层理、脉状层理、交错层理和透镜状层理。本组富含珊瑚、腕足、蜓类等动物化石,也产大羽羊齿、蕉羊齿、栉羊齿等植物化石。龙潭组根据含煤性分上中下3段,其中段含煤性较好,上段、下段含煤性较差。龙潭组顶部深灰色薄层状粉砂质泥岩或泥质粉砂岩与长兴组深灰色中厚层状燧石灰岩分界,底部浅灰色薄层状铝土质泥岩与中二叠统茅口组顶部灰色中厚层状灰岩作为龙潭组和茅口组的分界标志。顶界为整合接触,底界为假整合接触,组内为连续沉积。现由上至下分述如下。
(1)上段(P3l3):厚度30.58~90.38m,平均厚为65.20m。岩性主要为深灰、灰黑色薄至中厚层细砂岩、粉砂岩、粉砂质粘土岩夹灰岩、粘土岩及煤层,夹菱铁矿薄层。富产腕足类、蜓、珊瑚等动物化石,局部产大羽羊齿、蕉羊齿等植物化石。以B2为底界。夹1~4层煤,其中零星可采煤层1层,为3号煤层。见瘤状、透镜状及星散状黄铁矿。
(2)中段(P3l2):厚度40.65~95.52m,平均厚为60.30m。岩性主要为深灰、灰黑色薄至中厚层粉砂岩、粉砂质粘土岩夹灰岩、粘土岩及煤层,夹菱铁矿薄层。产丰富植物化石,为大羽羊齿、蕉羊齿、栉羊齿等,上部及下部产腕足、腹足类动物化石,有菱铁质结核、黄铁矿结核、少量的硅质结核,呈圆球状、椭球状、瘤状、透镜状、星散状及不规则状,结核大小不一,分布在泥质粉砂岩或粉砂质泥岩、泥岩及煤层中。该段为煤层主要分布地段,B2为顶界,B4为底界,间夹2~5层煤,大部可采煤层3层,即为6、8、9号煤层。
(3)下段(P3l1):厚度较大,为90.65~170.68m,平均厚为117.87m。岩性主要为灰、深灰色薄层粉砂岩、灰岩、钙质粉砂岩夹条带状粉砂质粘土岩、炭质粘土岩及煤层,夹菱铁矿薄层。底部粘土岩,含大量团块状、浸染状黄铁矿。富产腕足类、珊瑚等动物化石,中上部产大羽羊齿、蕉羊齿、扇叶等植物化石。顶以B4底为界,底与茅口组为界。夹5~7层煤,其中局部可采煤1层,为13号煤层。与下伏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