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腰痛的诊断鉴别诊断与治疗.ppt

  1. 1、本文档共1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常见的腰痛的诊断鉴别诊断与治疗

腰痛的诊断 鉴别诊断与治疗 河南省中医院 郭会卿 教授 下腰痛(low back pain) 下腰痛(LBP)是指后背腰骶部的疼痛或不适感,可伴有或不伴有下肢放射痛; LBP是疼痛中最常见的疾病; LBP是一种症状而不是疾病。 中医医案 张某,男,50岁,工人 腰部酸痛3年。 因长期弯腰工作,3年前患者出现腰部酸痛,每遇劳累及阴雨天疼痛加重,休息后减轻,不能长时间弯腰工作,常被迫伸腰或用拳头击腰部以缓解疼痛,曾在当地某医院按“腰肌劳损”予推拿、拔罐及药物治疗,有暂效。现症:腰部酸痛,活动不利,两侧腰肌、腰骶部有明显压痛点,时涉及臀上部,伴双下肢酸困,腰膝酸软,烦热盗汗,手足心热。舌淡红,苔薄,脉弦细数。 [问题] 1.该病例的发生发展、病位、表现有何特点? 2.该病例如何治疗? 中医定义与范畴 定义:腰痛是以腰部疼痛、重着、麻木甚则屈伸不利或连及一侧或双侧下肢为主要表现的风湿病。多因肾虚腰府失养、外邪杂至或腰部受损,气血痹阻不通所致。因其主要病位在腰,故名腰痛。 范畴:西医学的慢性腰肌劳损、腰椎间盘突出、脊柱关节病、强直性脊柱炎、腰椎骨质增生、腰椎骨质疏松症、腰骶神经炎或神经根炎出现腰痹表现者,可参考本节辨证论治。 下腰痛特点 下腰痛三大特点: 1.发病率高:大约60%-70%的病人一生中有过LBP,每位受累者会因为LBP平均看2.8次门诊,在美国,仅次于上呼吸道感染而居第二位,是造成45岁以下人口活动受限的第一位原因,治疗费用昂贵,每年预计达2630美元; 2.呈自限性:50%以上的下腰痛初次发作在4-8周内可以自愈; 3.复发率高:复发率高达85%。 下腰痛高危人群 下腰痛分类 下腰痛分类 按疾病进程 (1)急性:0—6周; (2)亚急性:7—12周; (3)慢性: 12周。 下腰痛的原因 下腰痛的疼痛机制 下腰痛的疼痛机制 炎症性: 血清阴性脊柱关节病(强直性脊柱炎、Reiter综合征、银屑病关节炎和肠病性关节炎)。 下腰痛的疼痛机制 感染: 包括脓毒血症(椎间盘炎、骶髂关节炎、椎骨骨髓炎、腰大肌脓肿)、结核、真菌感染和病毒感染(带状疱疹)。 肿瘤: 原发性和转移性肿瘤。 下腰痛的疼痛机制 代谢性: 骨质疏松、软骨钙化、褐黄病和变形性骨炎等。 内脏病牵涉痛: 下腰痛的疾病进程 中医病因病机 腰痛的致病因素为内因和外因两方面。正气虚弱,肾气不足是其内因;感受外邪,劳损外伤及产后是其外因。 1.感受外邪 外感风、寒、湿、热等邪均可引起本病。风为百病之长,常与寒湿等邪结合而伤人致病,久居冷湿之地或涉水冒雨、湿衣裹身,或劳作当风等,均可导致寒湿入侵,留着腰部,寒邪凝滞收引,湿邪粘聚不化,致腰部经脉阻滞,气血运行不畅而发生腰痛。或盛夏或长夏之际,湿热交蒸、或寒湿蕴积日久化生湿热,阻遏经脉伤及腰府,而致腰痛。 2.气滞血瘀 跌扑闪挫损伤经脉气血,瘀血内阻;或长期体位不正,腰部用力不当,或郁怒伤肝,气滞血瘀,阻塞经络;或因手术及长期卧床导致气机痹阻,气血阻滞于腰部经络,腰失气血濡养而发生腰痛。 3.痰瘀阻络 外感风寒湿热等邪,影响脏腑功能失调,致水液输布失常,聚于腰部,湿聚成痰,痰阻经络后气血运行不畅,局部形成瘀血,痰瘀互结,痹阻经脉,而致腰痛。 4.产后腰痛 肾主胞胎,腰为肾之府。产后劳伤肾气,胞络受损,正气虚弱,受外邪侵袭,邪气客于腰,故而出现腰痹;或寒冷邪气凝滞腰背,久病未愈,之后怀孕分娩,损伤胞络而出现腰痛。 5.体虚肾亏 先天禀赋不足,加之劳累过度,或久病体虚,或年老体衰,或劳欲过度,致肝肾不足,肾精亏损,无以濡养筋脉,不荣则痛,而致腰痛。如《景岳全书·腰痛》曰:“腰痛之虚证十居八九。” 综上所述,本病病位在腰,可连及下肢,与肝、肾等脏腑关系密切。且多伴有腰椎关节紊乱错缝的病理改变。 肾虚是本病的发病之关键,感受风寒湿热等邪及跌扑闪挫等,是发病之诱因。基本病机为气血痹阻,腰府失养。 病性有虚有实,或虚实夹杂。实证多为外邪痹阻、痰瘀互结、气滞血瘀,虚证则为肝肾阴虚、气血亏虚。 鉴别诊断步骤 病史询问及分析要点 炎性下腰痛的特点 起病年龄40岁 隐袭起病 持续3个月以上 晨僵 活动后减轻 具备以上至少4条对AS的敏感性为95-100% 骨科疾患或正常人有10-15%的假阳性 病史询问及分析要点 影像学和实验室检查 诊断 1.本病好发于年老体弱、妇人产后及青中年长期工作体位不正者,常因劳损、外伤等诱发。 2.腰部或下腰部疼痛为主,疼痛为隐痛、酸痛、钝痛、刺痛。 3.局部压痛,疼痛可连及一侧或双侧下肢,伴有重着、麻木,活动不利,功能受限等症状。 4.影像学及实验室等检查有助于诊断。如

文档评论(0)

renwofei8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