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式监管向信息监管转化研究.PDF

  1.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运动式监管向信息监管转化研究 — 基于行动的对互审视与联网金融展望*风险专项整治 行动的审视与展望*—基于对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 许多奇**;唐士亚*** 摘要: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行动作为一种 “运动式”监管手段,有力整肃了互联网金融乱象, 但在金融创新面前暴露出滞后性、片面性、单一性 等弊端。互联网金融信息配置失范是造成互联网 金融乱象及监管低效率的根本原因。建立互联网 金融监管长效机制必须以信息监管为中心,构建统 合的金融信息平台,形成有效的信息共享机制和监 管联动机制,树立 “数据驱动”监管理念,融合监管 科技的应用,并完善信息披露制度和政府主导的多 元治理体系。 信息监管关键词:互联网金融;运动式监管;信息披露; 本文 * 系2016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我国互联网金融市 场准入与监管法制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项目编号: 16BFX098)的阶段性成果。 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博士研究生。 *** 一、引言 以移动支付、云计算、大数据和区块链等为主要内容的互联网技 术,在充分结合传统金融产业基础上所形成的互联网金融已经成为我 国金融市场格局中一股颠覆性力量,深刻影响着金融格局及其发展趋 势。互联网金融带来的交易扁平化、融资便利化和金融普惠化等优势, 拓展了金融交易的可能性边界,服务了大量过往不被传统金融机构所 重视的投融资群体(“长尾效应”的特征)。互联网金融降低了投融资 者准入门槛,有利于满足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促进了市场公平定 价。[1]互联网金融所内生的普惠、去中心化等特质,创造出一种既不 同于商业银行间接融资,也不同于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的第三种金融融 资模式,称为 “互联网金融模式”。[2] 然而,互联网金融在拥有上述优势的同时,其在发展过程中逐步累 积的信用风险、法律风险、操作风险、流动性风险亦不断叠加与积聚,互 联网金融领域中的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金融效率与金融安全之间的 冲突碰撞,成为悬挂在互联网金融之上的 “达摩克利斯之剑”。自2014 年以来,互联网金融领域中的大规模平台跑路、虚假借贷欺诈、违规自 融自保等问题陆续爆发,尤其是2015年“e租宝”事件更是让P2P网贷 一度成为集资诈骗、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代名词,严重影响了正常的金 融秩序和社会稳定,也损害了广大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互联网金融领 域乱象丛生的现状引起监管层的密切关注,2016年起我国监管层加快 了对互联网金融行业的清理整顿步伐。其中,2016年4月14日国务院 组织十四部委召开电视电话会议,决定将在全国范围内启动为期一年 的互联网金融领域的专项整治行动。2016年10月13日,国务院正式 发布 《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 1]R. Alan, Pricing Disclosure: Crowdfunding’sCurious Conundrum, EntrepreneurialBusiness Law Journal, 2012. [ [2]谢平、邹传伟:《互联网金融模式研究》,载《金融研究》2012年第12期。 随后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国家工商总局等部委相继 跟进发布各自主管领域的专项整治工_作实施方案,在全国范围内掀起 了一场互联网金融的“整治风暴”。此次专项整治行动范围涵盖P2P 网贷借贷、股权众筹、互联网保险、第三方支付、通过互联网开展资产管 理及跨界从事金融业务、互联网金融广告等重点领域,基本覆盖了互联 网金融业务的所有风险点。 时至今日,本次互联网金融领域 “史上最严监管”专项行动已开展 一年有余,有力打击了互联网金融领域的违法违规经营现象,清肃了一 大批不合格乃至涉及违法犯罪经营的互联网金融平台,引导互联网金 融行业步入规范创新的正确轨道。但在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行动 成果累累的背后,也引来了不少业界和学界的担忧或争议:专项整治行 动是否会给互联网金融发展设置人为阻碍,导致互联网金融行业全面 萎缩?这种疾风暴雨式的应急性监管行动是否具有可持续性,互联网 金融非法经营现象是否在专项行动结束后又会死灰复燃?互联网金融 乱象的根源何在,是否有一种监管模式能比当前监管模式更好地适应 互联网金融业务的特质?这些疑问,既是对本次专项整治行动本身的 反思,也关涉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和金融监管绩效,也是对我国互联网 金融发展走向的思考。基于此,本文拟对互联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