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邃晚年绘画风格变迁的研究.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程邃晚年绘画风格变迁的研究

程邃晚年绘画风格变迁的研究   摘 要:程邃晚期的绘画代表了他一生绘画的极高造诣,同时也是他艺术生命的缩影。晚年程邃的绘画作品中蕴含着他几十年的艺术实践与对世情的勘破态度,虽然程邃传世的作品极少,但也能展现出他对于绘画独到的见解与美学态度,使得他在名家高手林立的清初画坛有着独树一帜的清新面目,尤其是他晚年经历两次风格变迁后所形成的枯笔焦墨画法在当时真可谓独树一帜。   关键词:晚期绘画;焦墨;枯笔   一、程邃晚年绘画风格的不同阶段与代表作品解读   (一)程邃寓居扬州晚期的绘画风格   程邃自顺治五年(1648)前往扬州定居,到康熙十九年(1680)离开扬州前往南京。这期间有三十多年,可以说扬州是程邃漫长的艺术人生中最为重要的一站,同时也是程邃的绘画风格从单纯的摹古进而走向成熟的重要时期。而程邃绘画风格真正意义上的确立是在寓居扬州的最后十年里,也就是在他六十五岁之后,在这期间里程邃的绘画风格较之先前变得极为简化,这期间主要的作品如为在扬州结识的好友?耸勘晁?作的三幅山水册,画中黑白的对比十分明快,大面积的留白处理使画面较之前有着截然不同的意境,短线皴笔与别具一格的点子调节着画面的节奏,但也承接了先前浑厚苍莽的画风。另外还有程邃在1673年所作的《云寒沙白图》,这幅画作也是程邃在扬州期间自我风格形成与最终完善的标志,这幅画在笔法上与为?耸勘昊?的三幅册页一样十分凝练,笔法也更加的随心所欲,“符号化”的倾向更为严重,似有“禅画”的意趣。这幅画作在构图上突出了书法的重要性,左上角的字与整幅画作形成呼应,有种意犹未尽之感,在气韵上有“蓊郁”的感觉,近处渴笔山石树木与远处的湿墨形成对比,意趣横生。此时程邃的绘画风格由之前的繁密萧森变为空灵简淡,好似从王蒙到倪瓒,在画风上形成了强烈反差,而这种在风格上的变异却是突然间的,好似中间丝毫没有过渡的时间。   (二)重返南京后的绘画风格的变异   程邃在康熙十九年(1680)重返南京城,这时离他人生的尽头仅剩下十二年,而就是在这最后的十二年里程邃的绘画风格依然在改变着,程邃在这时的作品中已经没有了以往那种悲天悯人的艰涩,取而代之的是一派雍容的气度。程邃晚年绘有五幅《山水册》非常有名,分别为《千岩竞秀图》《万壑松声》《天际归帆》《秋岩耸翠图》与《万木摇秋》,这五幅作品同为程邃在八十三岁时所作,这五幅作品除在构图上稍有区别外,在笔法上基本一致。《千岩竞秀图》在程邃晚年的画作中非常有名,这幅画可以说是程邃山水画艺术上的一个缩影,此图在构图上把程邃之前的满构图又向前推进了一步,画中的山石结构纠结扭曲很类似王蒙的《清卞隐居图》,看似各自为政但却又包含在整体之中,使画面在平稳中又有着不安。在画面的左下角有这几间同样不稳定的屋舍,看上去同样感觉很奇特,画中树木萧森茂密,但都是概念化的符?样式,从形态上无法分别出树种的区别,但每棵树却都有所不同,有些树木的点叶你会有“扎手”的感觉,线条硬入屈铁,像是生生刺入岩石中的一样。山石的结构在勾勒方法上同样是以枯笔淡墨勾出,局部亦有重墨复勾,画中充满了密密麻麻的苔点,与树木一样皆用枯笔焦墨写成,看似杂乱无章的山石与树木向上延伸构成了一条充满了动感的线条,静中有动,动中有静,显示出程邃在画面经营上极高的修养。细密的皴法,凸显了山石的那种斑驳的质感,画作中略参王叔明之笔意,但却又不似王叔明画中的生气与繁密。画面中的笔墨语言十分简练,有一份不经意的流露,毫无矫揉造作之感。此时程邃画面的皴笔很少,有的几乎是用点子来替代皴擦了,而密密麻麻的苔点似乎已成为其绘画风格的标志,程邃此时画作中的笔墨语言也显得十分抽象,破碎的线条,密密麻麻的皴点,不似人间的荒寒景致。此外程邃这时的画中已不见点景人物,而在笔墨形质上刀味愈加的浓厚,画作中丝毫不见华丽的技巧,均用平实无华的笔墨写出,有着类似顽童的天真稚趣。   二、程邃晚年绘画风格转变的成因   (一)社会环境的影响   程邃在扬州定居三十多年,在这三十多年里,当时的国家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此时满清入关已有数年,而扬州虽经历过战火与屠城的洗礼,但是随着清王朝在坐稳江山后,对扬州的政策开始放缓,且扬州自古以来都是一个商品经济极为繁荣的地区,加之政策的扶持,所以很快便使经济复苏起来。而扬州地区历来就多商贾大户,又十分重视文化品位,因此他们在社会政局稳定之后,非常致力于推动文化艺术的发展。在当时的扬州聚集了大批的前朝的文人与书画爱好者及藏家,这对于一个艺术家来说是一个十分优渥的生存环境,而程邃当时就是处于这样一个社会大环境之中,在扬州的三十年中程邃把主要的精力都放在了篆刻上,闲暇时间继续挥写山水。程邃在扬州的三十多年里生活相对稳定,不似早年的那种颠沛流离,这种稳定的生活环境给予程邃在艺术上一个重要的积累环节,但是后来在康熙十

文档评论(0)

189****768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