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防治褐天牛持续控制松材线虫病技术研究.ppt

生物防治褐天牛持续控制松材线虫病技术研究.ppt

  1. 1、本文档共4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生物防治褐天牛持续控制松材线虫病技术研究

林间松褐天牛肿腿蜂寄生松褐天牛幼虫(蜂为幼虫) 林间松褐天牛肿腿蜂寄生松褐天牛幼虫(蜂为茧) 战斗中的肿腿蜂 释放肿腿蜂防治松褐天牛的技术要点 一 释放时期:在松褐天牛1-3龄幼虫期释放效果最佳。 二 释放量:以虫蜂比1:1释放最佳。 肿腿蜂致死松褐天牛幼虫 花绒寄甲(Dastarcus helophoroides)(鞘翅目:寄甲科) 松褐天牛生物型是寄生松褐天牛最主要的天敌 3 释放寄生性天敌花绒寄甲 防治松褐天牛中老龄幼虫和蛹 花绒寄甲的卵 (或=1mm) 人工繁殖的花绒 寄甲成虫所产的卵 利用人工饲料饲养花绒寄甲成虫,促使其大量产卵 利用替代寄主大量繁殖花绒寄甲,解决了人工大量繁殖的技术难关 释放花绒寄甲后,松褐天牛被寄生的情况 花绒寄甲从松褐天牛蛹室咬孔钻出 释放花绒寄甲防治松褐天牛的最佳时期 利用花绒寄甲防治松褐天牛的成败主要 取决于释放时期的选择。 在松褐天牛蛹期前10-20d释放花绒寄甲 成虫,在松褐天牛化蛹高峰期之前3-5d释放 花绒寄甲卵卡。 释放时以天晴为佳。 4 成虫期利用诱捕器和专用黑光灯诱杀成虫。 5 保护利用其他天敌昆虫。 松褐天牛卵寄生蜂——新种 采自安徽九华山 松褐天牛深沟茧蜂 采自贵州遵义 6 疫木处理新技术。 天敌昆虫究竟能解决多少天牛?即使解决了95%的天牛,剩下5%的天牛仍然有可能传播松材线虫病。 因此,为了确保在保护利用天敌昆虫防治松褐天牛的同时,解决天敌昆虫没有寄生的天牛,我们对枯死松树采取更为安全的处理措施。 将诱木和松材线虫危害致死的树干和枝桠锯成4米左右,集中在林中,然后释放花绒寄甲卵(成虫)、肿腿蜂,以利用树干中的天牛幼虫培养天敌,变害为利,增加林间天敌的数量(林间天然天敌繁育场)。最后用铁纱网将树干和枝桠罩上,网眼大小以使天敌可以钻出,但松褐天牛成虫羽化后不能逃逸而出而死亡在其中。待松褐天牛成虫羽化期结束后,可揭开纱网。 花绒寄甲林间繁育场 困死在铁丝网内的松褐天牛成虫 该项技术措施的4大优点 一:无公害 二:可持续 三:更安全(与传统疫木处理措施相比,无火灾风险) 四:材料可降解 总 结 应用该项技术防控松材线虫病的关键问题 一 钱。短期内花大钱,长期看省钱。 二 操作。负责任地按照技术规格操作。 大力发展社会化服务。 三 天敌昆虫的高效繁育和释放技术。 推广应用的成功范例 一:贵州省遵义县疫区,应用面积3000亩;项目起止时间:2009年——2012年。 二:江西省吉水县疫区,应用面积13000亩。项目起止时间:2014年-2016年。 生物防治松褐天牛持续 控制松材线虫病 松褐天牛—松材线虫病 松褐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 是松树重要的蛀干害虫,又是松材线虫病的主要传播媒介。控制松材线虫病的关键是防治松褐天牛。近年来,我们对松褐天牛进行了以保护和利用天敌昆虫为主的综合治理技术研究。 原产地:美国,加拿大,墨西哥。 现分布:日本,韩国,中国,越南,澳大利亚,葡萄牙 。 松材线虫病自1982年传入中国以来,给中国林业造成了巨大危害和极大的生态及经济损失。现在疫情已扩散蔓延至14个省(区市)186个县(区),累计致死松树5亿多株,毁灭松林500多万亩,造成经济损失上千亿元。并对庐山、黄山、张家界等我国名山大川以及三峡库区等生态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 近年来,我国加强松材线虫病预防和除治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由于我国松林分布广、面积大,自然条件非常适合松材线虫病繁衍。特别是去年初发生的南方冰雪冻害,导致大面积松树遭受雪压枝劈,松树长势衰弱,松褐天牛种群数量迅速增加,为松材线虫病快速蔓延提供了有利条件。我国目前松材线虫病防治工作形势十分严峻。 松材线虫病的国内外发生危害情况 松材线虫病是目前对中国林业危害最为严重的外来有害生物 清理砍伐的松材 线虫病致死的马尾松 1.研究现状 在病理学研究上取得了一系列成果:致病机理;传播方式;特 别 是早期检测,快速检测、检疫技术;引诱剂;白僵菌;肿腿蜂; 几种杀线虫剂…… 2. 控制技术和方法 1)检疫; 2)清理虫害木; 3)引诱剂诱杀成虫; 4)注射杀线虫剂。 5)喷洒化学药剂防治成虫(微胶囊等)

文档评论(0)

189****101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