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香草美人”-意象在宋词中的体现.docVIP

简论“香草美人”-意象在宋词中的体现.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 简论“香草美人”意象在宋词中的体现 摘要:“香草美人”意象的运用是中国历代文人在其创作中频繁使用的一种创作手法,文人在使用这种比兴寄托手法时都不同程度地显露了作者本人的某些人生经历,包括爱情生活的,仕途生活的等等。本文在简要分析了“香草美人”意象产生的同时,通过举例来着重探讨一下“香草美人”意象在宋词中的体现,这不仅可以体察词人的创作心理和人生经历,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看出词这一文体在运用“香草美人”意象时所体现出来的比兴寄托的特点。 关键词:香草美人???比兴寄托???宋词 一、“香草美人”意象的提出及含义 ????纵观整部中国文学史,我们发现,自楚辞问世以来,在历代的文学作品中,特别是在我国历代的诗词当中都有对香草美人的描写,可以说这一现象早己成为我国古代文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传统而得到了不断地继承和发展。但是,“香草美人”这种观念的来源却绝非是《楚辞》、《离骚》之文,而是来源于原始的生殖巫术和宗教祭祀活动,这一点在刘怀荣教授的著作《赋比兴与中国诗学研究》一书的第八章第三节中有较详细的考证论述。刘教授在这里通过对中国古代神话以及相关生殖与巫术的文献加以分析考述,系统地分析了这一观念的起源问题。当然,作为文学品评的独立的审美意象的一种观点的提出,“香草美人”最早应该追溯到汉代王逸的《楚辞章句》的序言中写到的这样一句话:“《离骚》之文,依《诗》取兴,引类譬喻。故善鸟香草,以配忠贞;恶禽臭物,以比谗佞;灵修美人,以媲于君;宓妃佚女,以譬贤臣;虬龙鸾凤,以托君子;飘风云霓,以为小人。 ”后来的文学批评家以及评论家则基本以王逸的说法为基调,用“香草美人”这一特定的批评模式来品评文学作品,(主要是诗词作品)比如: 《离骚》托芳草以怨王孙、借美人以喻君子,遂为汉魏六朝乐府之祖。 义山五七律诗,多以男女遇合寄托君臣,即《离骚》美人芳草之意。 屈、宋之作曰词。香草美人,惊采绝艳,后世倚声家所由祖也。故词不得楚骚之意,非淫靡,即粗浅。 以上这三种说法可以说是对“香草美人”这一文学现象的一种极具定型化的解读,从中我们可以明确地看出,这充分应用了比兴寄托的手法在进行创作,后来的人们多用“香草美人”来象征忠君爱国思想,或比喻忠贞贤良之士。后来的学者如刘师培在《南北文学不同论》中认为屈原作品“芳草美人,托物喻志,志行芳洁,符于二《南》之比兴。“美人”的意象一般被解释为比喻,或是比喻君王,或是自喻。比如说《离骚》中有这样两句诗:“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比喻君王)”;“众女嫉余之峨眉兮,谣琢谓余以善淫。(自喻)”(以夫妇喻君臣,生动形象,也符合中国传统的思维习惯)此外,《离骚》中充满了种类繁多的香草作为装饰,支持并丰富了美人意象。同时,香草意象作为一种独立的象征物,它一方面指品德(在《离骚》中比喻自己或君王的高洁)和人格的高洁;另一方面和恶草相对,象征着政治斗争的双方。总之,《离骚》中的香草美人意象构成了一个复杂而巧妙的象征比喻系统,使得诗歌蕴藉而且生动。后人说屈原那种傲岸的人格和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就像“香草美人”一样,历经千年的沉淀依然光辉灿烂。但是,刘怀荣教授针对这一传统的文学品评指出了其两大不足:“第一、对这种文学现象的讨论局限在男女君臣的伦理隐喻范围内而忽略了它产生的感性基础;第二、把最早使用这种独特表现方法的《离骚》作为‘香草美人’表现方法产生的源头而不再作进一步的追究。这就使历来对‘香草美人’表现手法的阐释在根本上受到了限制。其直接后果是,除造成了对《离骚》本文中‘香草美人’寓意的众说纷纭的解释外,还使得‘香草美人’的说诗模式难免有政教色彩太浓、太牵强之嫌,从而影响了这一说诗模式特具的理论深度。 ”所以,我们有必要对“香草美人”的阐释及寓意的分歧状况做一下简要的分析。这一点在刘怀荣教授的著作中也有了较为详细的介绍,这里仅做举例分析。如“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王逸认为这里的“美人”比为楚怀王;洪兴祖和朱熹认为其比喻为君;钱澄之则认为这是自己状况的比喻。再如“忽反顾以流涕兮,哀高丘之无女。”这里的“女”王逸和洪兴祖认为是比喻为臣;朱熹则认为是比喻为贤君;钱澄之则认为是比喻为贤女;蒋骥则认为是比喻为贤诸侯;戴震则认为是比喻为贤士。再如“及荣华之未落兮,相下女之可诒。”王逸认为这里的“女”是比喻为天下贤人;洪兴祖认为是比喻为贤人之在下者;朱熹认为是比喻为神女之侍女;蒋骥认为是比喻为密妃诸人;戴震认为是比喻为侍女。等等。以上只是几个稍具典型的例子,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不同的文学品评者对《离骚》中同一美人或女的寓意的解释的不同,同一品评者对其中的不同语句的美人或女的寓意的解释也不相同。可见其复杂性之显著。 再看看以往的评论家对于“香草”寓意的解释。《离骚》中一共出现了十八种香草,主要有:蕙茝、菌桂、荃、江蓠、白芷、秋兰、木根、薛

文档评论(0)

hkfgmny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