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免疫组化结果的分析和判断.ppt

  1. 1、本文档共4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常见的免疫组化结果的分析和判断

对照结果判断: 染色失败原因: 均为阴性 均为弱阳性(除阴性对照) 背景染色过深 阳性对照好,待检标本弱阳性 阳性对照无背景,待检标本背景深 判断原则: 实验设计 抗体选择 抗原定位性 抗原分布不均一性 识别假阴性 抗原丢失或减弱 抗体失活 操作不当 识别假阳性 抗原弥散 抗原异位表达 瘤细胞吞噬 病变中正常组织残留 抗体交叉反应 内源性物质着色 边缘反应、刀痕、皱折、坏死或挤压区域不作为判断依据,应用“ 正反法”原则 免疫组化标准化: 抗原特异性 抗体交叉反应和标记谱系 方法规范化 结果综合分析和判断 三、阳性标记组织学特征(以HRP-DAB/H2O2为例) 免疫组化染色阳性细胞在组织中的分布排列形式可以有如下7种:①局灶型;②弥漫型;③片块型;④网状型;⑤腺管型;⑥腔缘型和⑦菊团型,等。这主要取决于抗原抗体复合物在细胞内的分布和阳性细胞在组织内的群体分布特点。 四、阳性标记强度特征 依照细胞阳性着色程度(抗原含量),可分为弱阳性(+)┅1分;中等阳性(++)┅2分;强阳性(+++)┅3分。依照阳性细胞数量,可分为:弱阳性(+ ,指阳性细胞总数在25%以下); 中等阳性(++,指阳性细胞总数在25%—49%);强阳性(+++ ,指阳性细胞总数在50%以上)。目前多采用积分综合计量。计算公式为:(+)%x1 +(++)%x2+(+++)%x3;总数值1.0者为(+),1.0-1.5者为(++),1.5者为(+++)。至少随机观察5-10个HPF。 第五节 染色失败的可能原因 免疫组化染色的基本要求有二:①实验切片的阳性抗原定位准确,呈色鲜明,背景着色浅或无,二者的比值应大于1(阳性/背景);②对照染色的结果应附合要求。否则,所得实验结果都是错误的,或为假阳性或为假阴性。 假阳性是指实验切片呈阳性,阴性组织对照或阴性试剂对照也呈阳性的结果,谓之假阳性。其原因与内源性干扰,试剂不纯,交叉反应等有关。 假阴性是指实验切片呈阴性,阳性组织对照及阴性试剂对照也均呈阴性的结果,谓之假阴性。其原因与组织处理不当,组织细胞抗原丢失或试剂错误(如漏加、错加、失效、变质等),操作失误等有关。 表中1~5结果无效,6、7结果可靠 (+) (+) (+) (-) (+) (+) (-) 检测标本含抗体,结果可靠 (+) (-) (-) 7 检测标本不含抗体结合可靠 (-) (-) (-) 6 非特异染色 (+) (+) (-) 5 阳性对照不含定位抗原 (+) (-) (-) 4 阴性对照内含定位抗原 (+)(-) (-) (+) 3 非特异性染色 (+) (+) (+) 2 抗体失活,操作有误 (-) (-) (-) 1 结果判断 检测结果 替代对照 阴性对照 阳性对照 * * 免疫组化结果 分析和判断 第一节 免疫组化结果的判断原则 ? 免疫组化结果的判断原则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 ? ⒈必须同时设对照染色。没有对照染色的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是不可信的。 ⒉抗原表达必须在特定部位。如LCA应定位在细胞膜上;CK应定位在细胞浆内; PCNA及p53蛋白应定位在细胞核内;EMA应定位在细胞膜上,等等。不在抗原所在部位的阳性着色,一概不能视为阳性。 ? ⒊阴性结果不能视为抗原不表达。由于检测方法灵敏度有高低之分,有时可因染色方法灵敏度不够,而导致阴性反应,判断时应注意。 ? ⒋尽量避开出血、坏死及切片刀痕和界面边缘细胞的阳性表达,特别是酶免疫标记。因为这类阳性着色多系内源干扰,或系人为因素所致。 ? ⒌对免疫组化标记结果的意义不能绝对化,应结合临床资料、X线等影像学及实验结果综合分析。 第二节 对照染色设计 (一)对照染色的目的 设对照的目的是为了排除假阴性和假阳性。假阴性的原因主要有三:①组织处理不当,抗原丢失过多或被遮蔽;②抗体失活、效价过低或稀释度不合适(主要指一抗,即特异性抗体);③染色步骤遗漏及差错,或显色剂的选择、缓冲液的pH和离子强度不当等。 假阳性均系由多种因素造成的非特异着色所致,原因主要有:①自发荧光或内源酶等干扰;②抗体试剂不纯(特别是一抗);③操作失误,如污染、切片干枯或显色剂操作不当等;④Fc受体的干扰,等等。 (二)对照的种类及其选用目的 对照染色大致可分为阳性组织对照、阴性组织及阴性试剂对照和自身对照四大类: ⒈阳性组织对照 指用已证实含有靶抗原的同源及不同源组织切片或细胞

文档评论(0)

renwofei8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