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治疗恶性肿瘤药物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4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治疗恶性肿瘤药物课件.ppt

3.生物反应调节剂(免疫疗法) 生物反应调节剂遵循零级动力学规律。一定的免疫活性细胞或中间物质消灭一定数量的肿瘤细胞。 现有的免疫治疗方法只能在残存肿瘤细胞数量很少条件下发挥作用,多作为辅助手段。 积极寻找能促进、加强机体免疫功能的方法,使治疗水平达到107~8,提高治愈率。干扰素、白介素-2、集落刺激因子等。 二、合理用药 4.局部概念和全身性疾病 局部:某些肿瘤(实体瘤)早期肿瘤小又局限,极少发生转移,如皮肤基底细胞癌。 局部治疗:手术、放疗、化疗等。早期发现可根治。 全身疾病: 诊断建立时,肿瘤细胞109。如:绒毛膜上皮癌、骨肉瘤、小细胞肺癌白血病等。 许多广泛性肿瘤,诊断时已具有微小转移灶,但仍误认为早期局限性肿瘤,手术及放疗后复发。首选化疗。 二、合理用药 (二)化疗药物的应用方法 1. CCNSA:在最大耐受剂量下采用间断大剂量给药,以期最大限度杀伤肿瘤细胞而给骨髓及其它正常组织以恢复机会。并易诱导耐药性产生。 环磷酰胺(CTX):给药总量相同时,每9天给药一次,比每天给药的治疗指数(TI)高几倍。 氟脲嘧啶(5-Fu):每天给药分几天给完,将引起严重毒性;24小时内给完,则毒性降低。 2. CCSA:尤其是治疗白血病时,持续小剂量给药为好,因为当细胞进入敏感期时可发挥作用。 二、合理用药 (三)每个治疗周期长短的设计 一般主张至少应包括几个细胞增殖周期。 1.增殖周期时间短的肿瘤(其生长比例较大): 一个增殖周期内反复应用抗肿瘤药2~3次,疗效明显增加,因为药物对周期时间短的肿瘤可以大量杀伤肿瘤细胞,而相对正常细胞的毒性不大,可以达到安全缓解,甚至治愈。 2.增殖周期与正常细胞相近的肿瘤: 疗程安排很难避免毒性,疗效较差。 二、合理用药 (四)联合化疗 1.联合化疗中应包括两类以上作用机制不同的药物 常用CCNSA和CCSA配合。作用机制不同,可使药效相加。 2.联合化疗中各药毒副作用不同 毒副作用不加重,提高正常细胞的耐受性。 药物数量一般3~4个最好,太多并不一定能提高疗效。 二、合理用药 (四)联合化疗 3.提高疗效的方法 ①序贯疗法 ⑴先给CCNSA,杀灭大量肿瘤细胞,残存非增殖细胞(G0)进入细胞增殖周期; ⑵再给CCSA,大量杀灭进入增殖周期的肿瘤细胞。两者交替使用,可反复多次。 二、合理用药 ②有效的具有“同步化”作用的药物 具有“同步化”作用的药物,在大量杀灭其敏感时相细胞的同时,还阻止了细胞从某一时相进入另一时相,使细胞在某一时相暂时性蓄积。当这种阻止作用一旦解除,细胞同步进入下一时相,此时给予对这一时相具有杀灭作用的药物,可明显增加疗效。 二、合理用药 细胞M期 G1期 6~8小时后停药,再给争光霉素、CTX,可明显增效。 长春新碱 (具有阻止作用,6~8小时达高峰) (四)联合化疗 4.抗药性(化学抗拒):单一使用抗肿瘤药,易产生癌细胞的抗药性或对该种抗癌药不敏感。联合用药可克服。 ①对抗肿瘤药摄取减少(氨甲喋呤,柔红霉素); ②组织中激活成活性药物的酶减少(阿糖胞苷,5-Fu); ③增加其它代谢途径(抗代谢抗癌药); ④迅速修补药物引起的病损(烷化剂); ⑤减少受体数量(激素类药物):向下调节。 二、合理用药 三、肿瘤化疗的适应症 (一)敏感的恶性肿瘤 白血病、淋巴瘤、小细胞肺癌等作为首选,化疗效果好。 (二)肿瘤已扩散,不能用手术根治 肿瘤如对化疗敏感,可使之缓解。缓解后临床可无症状,肿块消失,但如此时不予以继续治疗,则大多数病人复发。因此缓解后可用其它治疗方法巩固或维持治疗。 三、肿瘤化疗的适应症 (三)辅助治疗 微小转移灶:在肿瘤生长早期(3mm时)或手术切除、放疗后原发肿瘤消失,此时未显示转移,无淋巴结肿大,但微小转移灶已存在。 1.细胞生长比例高,对化疗敏感;此时即使化疗对原发病灶无效,仍可消灭微小转移灶而发挥作用; 2.小转移灶中,血流量相对大,有利于抗癌药接触癌细胞;大块肿瘤中,中心部分往往发生缺血性坏死,药物接触癌细胞亦少; 3.此期病人身体情况往往较好,对抗癌药的剂量耐受较好,可接受大剂量,有利于全歼体内剩余癌细胞。 四、抗肿瘤药物的不良反应 (一)骨骼抑制及淋巴-网状内皮系统抑制 1.抗肿瘤药常抑制骨髓,使淋巴细胞、粒细胞及血小板等减少。正常骨髓造血细胞对细胞毒药物十分敏感而导致发生白细胞减少症。 治疗急性白血病时,有必要清扫骨髓中的恶性细胞;而治疗其它肿瘤时,骨髓抑制作用较轻微。 骨髓干细胞的损害不允许超过102,可采用间歇疗法。 2.骨髓抑制是最主要的剂量限制因素 延长疗程之间的间歇时间优于减低剂量。 3.对免疫系统的抑制作用持久 在大剂量及较长时间使用抗癌药后,停药后体内免疫功能的损害长达3年之久。 出现骨髓抑制

文档评论(0)

liuxiaoyu9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