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近距离放疗.ppt

  1. 1、本文档共2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常见的近距离放疗

近距离放疗 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范秋虹 近距离放疗 近距离放疗的概况 近距离放疗的剂量学基础 近距离放疗的临床应用 血管内照射 近距离放疗-历史 1898年,居里夫妇发现放射性镭。 1901年,贝克勒尔意外受到镭的灼伤。 1904年,Danlos应用表面施用器将镭用于治疗皮肤病变。 1913年,镭首次用于宫颈癌的治疗,奠定了腔内放疗的基础。 1930年,Paterson和Parker建立了 Manchester系统。 上世纪50年代,提出后装技术,并建议用铱取代镭。 近距离放疗-概况 Brachytherapy 分类:腔内、管内、组织间、模治疗 特点:局部剂量高,达到边缘后剂量陡然下降;照射范围内剂量分布不均匀;一次连续照射或数次照射。 近距离放疗-置源方式 手工 后装(afterloading) 近距离放疗-分类(置放时间) 暂时驻留(temporary dwell) 永久植入(permanent implantation) 近距离放疗剂量率的划分 低剂量率 2-4 Gy/h 中剂量率 4-12 Gy/h 高剂量率 12 Gy/h 近距离放疗-分类 低剂量率近距离治疗(Low dose rate brachytherapy LDR), 高剂量率近距离治疗(High dose rate brachytherapy HDR), 脉冲近距离治疗(Pulsed brachytherapy PDR)。 现代近距离放疗的特点 后装 单一高活度放射源,源运动由微机控制的步进马达驱动 放射源微型化 剂量分布由计算机进行计算 剂量学基础-对源的要求 半衰期:不能过短,不能过长(特别是用于永久植入者)。 能量:在组织中必须有足够的穿透能力,辐射防护处理难度小,要能加工成微型源。 射线类型:β线(36P)、γ线(192Ir) 剂量学基础-常用放射性核素 镭-226 钴-60 碘-125 金-198 铱-192 剂量学基础-基本概念 1、放射性衰变:单位时间内衰变的原子数。 ΔN/Δt= -λN λ:衰变常数 2、放射源的活度:用衰变率定义。 3、半衰期 4、源的外观活度:直接受源尺寸,结构,壳壁材料的衰减及滤过效应的影响。 腔内照射剂量学 最主要用于宫颈癌,采用两组放射源施源器:一是直接植入宫腔内(宫腔管),另一植入阴道内(阴道容器)。 经典照射方法(三大剂量学系统):斯德哥尔摩系统、巴黎系统、曼彻斯特系统。 腔内照射-三大剂量学系统(1) 斯德哥尔摩系统:使用较高强度的放射源,分次照射(一般是照射2-3次,间隔约3周)。宫颈管内为串接的镭-226放射源,阴道容器为平的或弯曲的源盒。 巴黎系统:使用低强度放射源连续照射(治疗时间约3天)。宫颈管置源方法同前,而阴道源为3个独立的容器,其中两侧阴道源紧贴在两侧的穹隆,中间的正对着宫颈口。 腔内照射-三大剂量学系统(2) 曼彻斯特系统:从巴黎系统发展而来,根据宫腔的不同深度和阴道的大小,分为长、中、短三种宫腔管和大、中、小三种尺寸的阴道卵形容器。主要强调:阴道源的分布要尽量宽;宫腔及阴道源强度为不同的比例;对某些特定点(A点和B点)的剂量要准确。 A点:宫颈口上2cm,宫腔轴线旁2 cm的位置;B点:过A点横截面并距宫腔轴线旁5 cm的位置。 腔内照射的剂量模式 参考点:相关重要器官和盆腔淋巴引流区,直肠,膀胱。 参考区:宫体的大部分、整个宫颈、宫旁组织和阴道上1/3的部分。 组织间(插植)照射剂量学 时间:暂时性和永久性; 放射源的排列方式:单或双平面,多平面和直接用插植的几何形状。 组织间照射的剂量模式(1) 坪剂量区:用于描述插植平面的剂量均匀性。 最小靶剂量(MTD):是临床靶区内所接受的最小剂量,一般位于临床靶区的周边范围。 平均中心剂量(MCD):是中心平面内相邻放射源之间最小剂量的算术平均值。 高剂量区:中心平面内或平行于中心平面的任何平面内的150%平均中心剂量曲线所包括的最大体积。 低剂量区:在临床靶区内,由90%处方剂量曲线所包括的任一平面中的最大体积。 组织间照射的剂量模式(2) 最小剂量离散度:在中心平面,放射源之间每一最小剂量相对于平均中心剂量的变化范围。 剂量均匀性指数:为最小靶剂量与平均中心剂量的比值。 组织间照射的剂量学系统-曼彻斯特系统 是30年代以镭-226直线源设计的平面插植剂量计算系统。 插植规则:典型的单平面插植,单侧或双侧无交叉,平面插植,双平面插植。 组织间照射的剂量学系统-巴黎系统 是60年代以铱-192线状放射源的物理特性所建立的剂量计算系统。 插植规则:放射源是相互平行的直线源,插植时其强度、长度及各放射源之间的距离相等,且各源的中心在同一平面,即中心平面;多平面插植

文档评论(0)

tianebandeyaz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