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菁华风湿膏治疗急性软组织损伤的的疗效观察
菁华风湿膏治疗急性软组织损伤的的疗效观察
[关键词] 菁华风湿膏;急性软组织损伤
[中图分类号] R274.3[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7210(2008)08(b)-084-03
菁华风湿膏为我院中药制剂,以活血化瘀、消肿止痛法为组方原则,用于治疗急性软组织损伤。为进一步验证其确切疗效,笔者自2005年11月~2006年12月依照《中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的要求,将符合研究条件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菁华风湿膏组(治疗组)和东方活血膏组(对照组),进行临床观察,现将观察结果总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诊断标准
本实验观察急性软组织损伤包括软组织挫伤和关节扭伤。参照高等医学院校教材《外科学》[1]、高等中医药院校中医骨伤科专业教材《中医筋伤学(第二版)》[2],制定诊断标准。
1.1.1西医诊断标准①急性软组织挫伤:有明显的外伤史;痛疼剧烈,局部迅速肿胀,肢体功能障碍;受伤部位压痛明显,可有皮肤青紫瘀斑,严重者可出现皮下血肿,波动征阳性;无骨折、脱位,皮肤保持完整;病程在2周以内。②关节扭伤:有明显的关节扭伤史;伤后痛疼剧烈,局部迅速出现肿胀,瘀斑、关节活动障碍;X线检查示无骨折、脱位;病程在2周内。
1.1.2中医辨证标准血瘀气滞证:多发生于损伤早期,外有肿胀,刺痛,痛有定处,可在伤处出现青紫瘀斑或血肿,关节活动受限,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弦涩。
1.2病情分级标准[1]
轻度:症状体征总积分≤10分;中度:症状体征总积分为11~20分;重度:症状体征总积分为20分。
1.3病例选择标准
1.3.1纳入标准①符合急性软组织损伤的西医诊断及中医辨证诊断标准;②年龄18~65岁;③病史在2周以内,未经内服、外敷药物及其他治疗者;④自愿作为受试对象,并能接受试验药物剂型,保证完成疗程者。
1.3.2排除标准①不符合上述急性软组织损伤西医诊断及中医辨证诊断标准;②病程在2周以上者;③年龄在18岁以下和65岁以上者;④使用了其他治疗本病的药物者;⑤过敏体质或对组成本药物已知成分过敏者;⑥合并有心血管、脑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严重原发性疾病者;⑦合并有骨折、脱位、重要血管、神经损伤者;⑧皮肤破损、皮肤湿疹,或炎症性感染致疼痛、红肿、青紫等症状者;⑨肌腱、韧带断裂需行修补术者。具备以上任何1项者排除。
1.3.3中止和撤出临床试验标准①不能坚持按疗程治疗者;②出现严重不良事件;③临床试验过程中出现严重的其他并发疾病者;④合并使用了本方案禁止使用的药物者。
1.4临床资料
收入的80例患者来源于即墨市中医院外科、骨伤科、中医科、门诊及急诊病人,其中门诊67例,急诊13例。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菁华风湿膏组(治疗组)和东方活血膏组(对照组)。两组病例数、性别、年龄、病程、病人来源、病情程度、损伤部位分布等情况(表1)经统计学处理,组间均衡性好(P0.05),具有可比性。
1.5治疗方法
治疗组外用菁华风湿膏(即墨市中医院制剂室制备,规格为每贴10 g),批准文号(鲁药制字Z0220030291)。对照组外用东方活血膏,两组均局部用药10 d为1个疗程。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停用其他与本病有关的治疗药物或有关疗法。
1.6观察项目
观察两组患者用药后第2、4、7、10天各临床症状的变化情况。
2结果
2.1疗效评价标准
2.1.1症状疗效评定标准参照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新药审批办法》、《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GCP)》及《中药新药治疗急、慢性软组织损伤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为客观评价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对临床症状采用分级计分评价方法,主症分0级、Ⅰ级、Ⅱ级、Ⅲ级4级,分别计0、2、4、6分;次症分0级、Ⅰ级、Ⅱ级、Ⅲ级4级,分别计0、1、2、3分,见表2、3。
2.1.2临床疗效评定标准参照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中药新药治疗急、慢性软组织损伤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及卫生部药政局颁发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3]拟定标准如下,临床控制:主要症状消失,原积分值下降90%(含90%)以上;显效:主要症状改善,原积分值下降70%~89%;有效:主要症状有所缓解,原积分值下降30%~69%;无效:主要症状无明显改善,原积分值下降小于30%。
2.2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结果采用x±s表示,差值采用d±s表示。两组临床计量资料用t检验。两组疗效比较用Ridit分析。
2.3临床总体疗效比较
经Ridit分析,治疗组总体疗效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见表4。
2.4不同观察点症状体症总积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间各症状体征总积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