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六卫建置的研究.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边六卫建置的研究

边六卫建置的研究   摘 要:明初,为保护湘黔驿道通畅,明朝相继设置五开、镇远、平溪、清浪、偏桥、铜鼓六卫。因其处贵州东部,隶属湖广都司,史称边六卫。边六卫的设置,是明朝经营贵州的重要组成部分。清初大力整顿地方,不断改革卫所体制。至雍正年间,边六卫全部改并府县,最终完成了向行政体制的转化。   关键词:边六卫 建置 犬牙交错 地方改制   中图分类号:K2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705(2018)01-75-80   明初为了保护湘黔驿道,相继设置了五开、镇远、平溪、清浪、偏桥、铜鼓六卫,史称“边六卫”。它们地处贵州境内,隶属湖广都司,犬牙相制的特点十分突出。本文拟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对边六卫的设置经过、性质、特点及意义进行分析,以加深对贵州地方建制发展演变的认识。   一、边六卫的设立   明初,随着全国形势的基本稳定,加强对西南的统治成为重要议题。贵州是西南交通枢纽,因而设立卫所进行控制,是明朝经营贵州的重要措施。   洪武十一年(1378)六月,五开洞(今黎平)吴勉起义,靖州卫指挥佥事过兴、辰州卫指挥扬仲名先后前往镇压。十一月,明军镇压起义后就地安营扎寨,开展军屯。洪武十八年(1385),吴勉再次起义,信国公汤和、楚王朱桢前往镇压,明朝遂于当年四月设置五开卫指挥使司(今黎平德凤)。   洪武十八年(1385)六月,吴勉起义声势更大,古州等12长官司纷纷响应。七月,湖广都司集结重兵镇压,至十月将起义平息。随后,楚王率护卫军返回武昌,汤和、周冀留守黎平。洪武十九年(1386)初,五开卫城修成,设左、右、中、前、后5所,汤和率主力回撤。十一月,设平茶所(今靖州平茶)。洪武二十一年(1388)四月,置五开卫黄团等12驿。洪武二十一年(1388)九月,在五开卫外围增设黎平(今黎平所村)、中潮(今黎平中潮)、铜鼓(今黎平潭溪)、新化亮寨(今锦屏新化)4守御千户所。   洪武二十二年(1389)七月设置镇远卫(今镇远阳)。次年三月设置平溪卫(今玉屏平溪),四月又增设清浪(今镇远清浪)、偏桥(今施秉城关)2卫。   洪武二十四年(1391)十一月,增设平茶屯(今靖州新厂)、隆里(今锦屏隆里)、新化屯(今黎平高屯)、武阳(今黎平坝寨)、长春(今中潮长春)、平和(今黎平德顺)、怀仁(今黎平洪州)7所。   洪武三十年(1397)三月,古州上婆洞(今锦屏启蒙)林宽起义,隆里所千户吴得、镇抚井孚战死1。四月,湖广都指挥使齐让前往镇压,至十月平息。为了“遏绝苗寇出没之路”,又在五开、靖州之间设置铜鼓卫(今锦屏铜鼓)1。九月,楚王朱桢、湘王朱柏率护卫军1万、铜鼓卫新军1万及靖州民夫3万修筑铜鼓卫城。至永乐二年(1404),铜鼓卫领左、右、中、前、后、中左、中右、中中、中前、中后、左左、右右12所。   建文年间,铜鼓、五开等卫一度废除。(弘治)《贵州图经新志》、《明一统志》载铜鼓卫“洪武三十年建,后二年废,永乐三年复建”2。《姜氏秘史》说五开卫武阳所废于建文元年十二月3。《明太宗实录》卷14载铜鼓、五开、靖州三卫恢复于“洪武三十五年十一月丁亥”。(嘉靖)《湖广图经志书》卷19载:铜鼓卫“洪武三十一年设”,“寻革,永乐初复置”。(万历)《湖广总志》载永乐二年复置铜鼓、五开二卫。《明史?地理志》贵州条亦云五开卫于洪武“三十五年十一月复置”。五开、铜鼓二卫应废于建文元年,建文四年重置,永乐初重建公署。   五开卫下辖千户所曾有变动。建文元年(1399)改五?_卫仁怀所为中右所,以其地为阳潮屯;改武阳所为中中所,以其地为天甫屯;改平和所为中左所,以其地为龙安屯,俱迁入五开卫城内;成化二年(1466),中右所迁到今洪州,中中所迁到今播阳,长春所改为堡,并入中潮所。   平溪、清浪、镇远、偏桥、铜鼓、五开六卫,地处贵州境内,但隶属湖广都司,合称“边六卫”或“外六卫”(见图1)。明代,黔东在行政上隶属贵州布政司,而军事上隶属湖广都司。“边”是指这六卫地处贵州布政司的东部边缘;“外”是指这六卫虽位于贵州境内,但隶属湖广都司,在贵州都司辖区以外。对于湖广都司而言,这六卫在其辖境西南边缘,同样是“边卫”。平溪、清浪、镇远、偏桥四卫,沿着阳河一线排开,把守贵州东大门,又称“四边卫”。“边六卫”与“西四卫”、“上六卫”、“下六卫”相呼应,构成明代贵州核心地带的控制链。明制,每卫设卫指挥使、指挥同知、指挥佥事、镇抚、经历各1员;每卫领左、右、前、后、中5个千户所,每千户所设正、副千户各1人;每千户所设10个百户所,每百户所设百户1名,领2总旗,每总旗领5小旗;每小旗领兵10人,每总旗领兵50人,加上各级长官,每百户所共111人,每千户所共1120人,每卫额定5600人。由于形势需要,边卫规模往往比较大。设置之初,五开卫内辖6

文档评论(0)

fangsheke6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