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辽宁新生代地壳演化的研究
辽宁新生代地壳演化的研究
摘要: 新生代喜马拉雅运动,不仅构成了辽宁地壳两隆夹一坳构造格局,同时也奠定了现代辽宁地理格架。
Abstract: Cenozoic Himalayan movement not only constituted the structural pattern of Liaoning crust two uplifts sandwiching a depression, but also laid the modern Liaoning geographic grid.
关键词: 新生代;地壳演化;辽宁地壳;断陷盆地
Key words: cenozoic;crustal evolution;Liaoning crust;rift basin
中图分类号:P3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5)07-0297-02
1 古近纪―新近纪地壳形成与演化阶段
1.1 古近纪地壳形成与演化 辽宁地壳古近纪进入喜山旋回活动期,此时气候温暖湿润,植物茂盛,昆虫大量繁殖,为辽宁重要成煤成油期。古新世伊始,辽东、辽西分别隆起,中部下辽河地区和浑河地区由于地幔上涌强烈,地壳拉张减薄,岩石圈破裂,形成下辽河断陷盆地和浑河地堑型断陷盆地。下辽河断陷盆地。该时,辽宁境内郯庐断裂带活动强烈,在区域拉张构造应力作用下,二界沟活动断裂带、威远堡―盘山活动断裂带、辽中―大洼活动断裂带相继拉开,导致下辽河盆地形成中央隆起和东、西及大民屯三个凹陷构造格局。伴随拉张深入,引发古新世木梳屯期拉斑玄武岩浆强烈喷溢,下辽河地区遂进入裂谷发展阶段,酷似东非裂谷。
古近纪其间发生三次不均匀隆升造陆和一次褶皱造山事件。第一次抬升发生在古新世老虎台期末,仅限于抚顺地区,古新世栗子沟组假整合老虎台组之上;第二次抬升,发生在古新世末,仅限于沈北凹陷,始新世杨连屯组假整合古新世木梳屯组之上;第三次抬升,发生在始新世末,渐新世洋河组假整合杨连屯组之上。
褶皱造山发生在渐新世末,为喜马拉雅运动第Ⅰ幕,属造山主幕,中新统角度不整合覆于渐新统之上,同时发生水平推覆作用,使侏罗纪、白垩纪地层乃至太古宙地质体覆于古近纪煤系之上,遂使盆地封闭。
沈北凹陷向北延伸,循依兰―伊通断裂抵达吉林、黑龙江。控制抚顺裂陷盆地浑河断裂向北延伸,循敦化-密山断裂与黑龙江三江凹陷相连通。可以认为这两个断裂带为古近纪的主干河道位置。
此外,火山活动也较强烈,主要为基性―中性火山喷发,以偏碱性玄武岩、粗安玄武岩、安山玄武岩,橄榄玄武岩、粗面岩为代表。火山活动是构造运动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是地壳运动的结果。从本区火山岩的空间分布和时间演化特征看,在差异性运动明显地带,断裂活动和火山喷发都较强烈。
1.2 新近纪地壳形成与演化 喜山运动主幕之后,历经古近世末隆升风化剥蚀,经准平原化后,于中新世伊始,下辽河盆地整体持续凹陷,盆地扩大。此时地表河流发育,从东、西、北三个方向汇集于盆地,堆积河湖相复陆屑建造,厚达500~1000m,沈北凹陷沉积厚度达200~350m。此期下辽河平原气候温暖湿润,亚热带植物茂盛。地幔岩浆上涌沿断裂溢出,在郯庐断裂带东西主干断裂旁侧,(如二界沟断裂和威远堡―盘山断裂)形成小面积的玄武岩熔岩被。此外,辽西地区凌源叨尔登断陷带堆积紫红色砾岩,保存不完整。上新世清原东部有上新世船底山期玄武岩浆喷溢,构成玄武岩台地,该时期火山活动的大陆动力学环境同古近纪。上新世末,进入喜马拉雅运动第Ⅱ幕,下辽河地区继续整体下降,辽东、辽西山地差异性抬升。
2 第四纪地壳形成与演化阶段
2.1 更新世地壳形成与演化 更新世承袭新近纪古地理构造格局,下辽河地区继续整体下降,辽东、辽西山地差异性抬升。辽宁境内郯庐断裂带继续活动。
早更新世,全区气候变冷,进入第四纪第一次冰期,为冰川覆盖山岳,山谷堆积杂色冰积泥砾岩,下辽河平原堆积了粘土质泥砂。此时,热带―亚热带植物南迁,变为疏林草原或荒漠植被环境。之后,气候开始转暖遂进入间冰期,辽东、辽西山地丘陵区堆积坡积碎屑物,干旱地带形成“宁城黄土”。辽西三门马、鼠类等脊椎动物常见,辽河平原区仍为河湖相碎屑物堆积,该期末发生抬升运动。
中更新世,初始阶段复有冰川覆盖山岳地带,木本植物衰亡,草本植物激增,山间沟谷堆积松散碎屑物,辽河平原沉积河湖相碎屑物。之后复又变为温暖,冰川消融,辽西河流湖泊发育,辽东区河流奔腾山间沟谷之中,辽河平原堆积河湖相碎屑物。此时,发生第一次海侵,使中更新世地层中含有大量的有孔虫和介虫。海侵结果使北黄海大陆架海平面上升,长海诸峰成为岛屿,塑成现今辽东半岛海陆轮廓。海侵高潮阶段,辽河口变为三角洲环境,接受海陆交互相沉积。辽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