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抗日战争战区划分(全)(精品·公开课件).ppt

抗日战争战区划分(全)(精品·公开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抗日战争战区划分 抗日战争战区 抗日战争战区是指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后,为了因应战争形势,中华民国国民政府于中国境内所规划的战区划分。以国民革命军为主体所划分的此战区,最初所辖范围为长城以南,以山西,河北、山东、江苏为主,后来视战争实际情况及日军占领区域,分别于1938年、1939年与1944年做过三次相当大规模的更动。一般来说,此作战区划分是以陆军作战为主。 简介 就战略与兵力言,1937年战区划分,是以第三战区为重心,保卫京沪杭,期间也发生长达三个月的淞沪会战。1938年战区划分,则以华中地区的第四、第五、第六战区为主,整编主要是为了“持久抗战,巩固武汉核心”,战略目的则在于“东保津浦,西守道清”。另一方面,位于武汉的国民政府,以修正《军事委员会组织大纲》方式,将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定为战时政府之实质统治机构,也将统率国军的委员长取代了国民政府主席成为中国实际领导人。 1938年11月中旬,中国军队于临时首都武汉组织武汉保卫战失利,加上华南战场重要据点广州亦极为危险,至此,中华民国政府再度迁都至重庆。为了此战略异动变量,加上兵士折损众多,战区同年年底至翌年年初予以大幅度更动。而跟随战区,中日战争第一期之第二及三阶段亦告正式结束,而中国也正式迈入以重庆为根据地的第二期抗日战争。 1939年-1943年,随战争型态趋于固定,战区除了小更动之外,并无太大变化。1944年则因为中国陆军总司令部成立,战区再度予以更新。除了将中国战区涵盖缅甸与越南之外,更增加第一方面军、第二方面军及第三方面军。1945年中日战争末期,为了反攻及9月之后的胜利受降准备,战区扩充为十二战区并维持方面军设置。值得一提的是,以接受日军投降及遣返日俘为主的最后一次战区划分,因受苏联红军进军东北等因素影响,受降区或战区并未涵盖长城以北。 沿革 “战区”的编制原为军事委员会为抗日所作的军事作战布署,抗战前夕为五个战区,至1945年增至十二个战区。这些战区分别受到各地行营指导作战。 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为最高统帅部,以蒋介石为陆海空军大元帅,统一指挥全国陆、海、空军。行政院所属的军政部、海军部,归军事委员会兼管。 1945年后,各战区陆续取消或改制。 1937年8月20日,军事委员会颁布战区及战斗序列,成立五个战区: 第一战区为河北及鲁北地区,司令长官由蒋介石兼,下辖第一、二、十四集团军; 第二战区为晋察绥地区,司令长官为阎锡山,下辖第六、七、十八集团军(八路军); 第三战区为京沪杭地区,司令长官为冯玉祥(后改由蒋介石兼),下辖第八、九、十、十五、十九集团军; 第四战区为闽粤地区,司令长官为何应钦,下辖第四、十二集团军; 第五战区为鲁南及苏北地区,司令长官由蒋介石兼(后改为李宗仁),下辖第三、五集团军; 另将西南各省部队编为一、二、三、四四个预备军,随时听候调遣。 1937年9月17日,军事委员会划津浦路北段为第六战区,以冯玉祥为司令长官。 1937年10月26日,增设第七战区,以刘湘为司令长官,下辖第八、十五、二十三集团军,在长江下游沿岸布防。 1938年2月,军事委员会重新划分战区。 第一战区,司令长官为程潜,在平汉路作战; 第二战区,司令长官为阎锡山,在山西作战; 第三战区,司令长官为顾祝同,在苏浙作战; 第四战区,司令长官为何应钦,在粤桂作战; 第五战区,司令长官为李宗仁,在津浦路作战; 第六、第七战区撤销,增设第八战区,司令长官由蒋介石兼,守备甘宁青地区。 1938年6月14日,增设第九战区,以陈诚为司令长官,组织武汉保卫战。 ------------------------------------------------------------------------------------------------------------------- 1938年11月军令部在南岳召集军事会议。会议决定撤销广州、重庆、西安行营,增设直属于军事委员会的战地党政委员会,并根据战局变化对战区进行了调整。 第一战区,辖河南及安徽一部,司令长官为卫立煌(1947年3月改编为西安绥靖公署); 第二战区,辖山西及陕西一部,司令长官为阎锡山(1948年改制为太原绥靖公署); 第三战区,辖苏南、皖南及浙闽两省,司令长官为顾祝同; 第四战区,辖广东、广西两省,司令长官为张发奎; 第五战区,辖皖西、鄂北及豫南,司令长官为李宗仁; 第八战区,辖甘宁青及绥远一部,司令长官为朱绍良(后改制为西北军政长官公署); 第九战区,辖鄂南及湘赣两省,司令长官为陈诚(由薛岳代理); 第十战区,辖陕西省,司令长官为蒋鼎文; 另设鲁苏战区、冀察战区两个游击战区,分别以于学忠、鹿钟麟为总司令。 因南北战区相距数千里,难于统一指挥,1938年12月,军事

文档评论(0)

秦圈圈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