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话语权成因之哲学的反思
话语权成因之哲学的反思
摘 要:话语和话语权理论萌发于西方社会现代化进程中精神传统与现代性的背离所引发的文化震荡,它与社会及人的发展息息相关。话语的表达和话语权的合理运用影响政治共识,政治共识使个人作为公民进入社会公共领域,并且从中确认自己,话语权决定社会导向和个人意志。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渗透,共同把人的生存和发展作为最高的价值目标,
关键词:话语;话语权;人的发展;存在
中图分类号:H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751(2008)06―0256―03
话语及话语权的概念最早形成于20世纪七八十年代,90年代是它的盛行期。作为对结构主义和逻各斯理论的批判,话语与话语权便在语言学界流行开来。“话语”最初是一个语言学的概念。“话语”在语言学的方面可以指“句子、语句、言语或者是篇章”①。正如托多罗夫所言:“话语概念是语言应用之功能的对应物……语言根据词汇和语法规则产生句子,但句子只是话语活动的起点,这些句子彼此配合,并在一定的社会文化环境里被陈述它们彼此变成言语事实,而语言变成话语。”②“话语的最底层是语言和言语。”③“话语不能简单的归纳为语言或者是言语,它包含语言又高于语言”④,它更重视的是句子意向上面的对话。“话语权”是由法国哲学家米歇尔?福柯提出来的。在福柯看来,话语并非一个名词或者一个范畴,它是除“言语”和“语言”之外的第三者。它并非词汇与句子简单的组合,也不仅仅限于语法规则的控制,而是蕴含了极为复杂的权力关系。权力生成话语,话语又反过来产生权力。福柯认为话语由符号组成,但是要表达的东西却多很多。福柯认为话语的“立场”是意义,而对意义的阐释牵涉到冲突和权力。“话语是一种权力关系。它意味着谁有发言权,谁无发言权,一些人得保持沉默(至少在某些场合下),或者他们的话语被认为不值得关?┳?……??语言系统在情感和思想的层面上会产生压制;尽管它是一种隐蔽的,表面上无行为人的控制系统,然而它在社会中是一种真实的权力。”“话语是由陈述在一定的关系或者说组织原则中构成的陈述群。”⑤
“人不是抽象的蛰居于世界之外的存在物。”⑥“文化的每一个进步,都是迈向自由的一步。”⑦在漫长的人类历史的长河中,人通过语言来诠释文化、描绘历史。人的发展史就是文化的发展史,而语言正是书写历史的那只笔。人的全面发展已经成为社会自觉进步的价值追求,同时语言也不断书写出更为灵动的属于自己的华丽篇章。
人性的发展是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的统一。自古以来自然属性在社会属性的张扬下一直处于压抑状态。⑧如果我们说话语权的概念是由福柯雕琢成型的话,那么从社会学的角度追溯到人文性的视角,对于话语权的成因是否有更多的反思呢?话语权不仅是一个语言学的术语,也是一个社会学的术语。人的发展通过社会形态的渐变来考察,人的发展形态渐变则取决于文化模式的转变。文化和语言密不可分,它的发端、演变、语言学应用以及社会学的应用无一不是对社会及人类发展形态的真实映照。因此,从语言学的视角去考量文化及社会因素的演变,不仅是一种回归,更是一种还原。
一、存在的焦虑
语言因具体人的存在而有意义。对语言的考量就是回归对人的生存的意义和状态的展现。“生存哲学是人的存在的哲学,这哲学重新超越了人。”⑨处在生存状态的人,面临的是可能性和不确定性,他必须超越自身并进行选择,从而朝向超越存在,而超越存在就是上帝。生存成了人不断超越自身朝向上帝的信仰过程。⑩而尼采在《快乐的科学》一书中,让一个疯子宣告了上帝的死亡:“上帝死了!上帝真的死了!是我们把他杀了!”疯子作为最早目睹上帝之死的人,他承受不了巨大的心灵震撼,他不能不疯;疯子指给人们看身上的血迹说:“是你们和我杀的!咱们大伙儿全是凶手!”疯子指认人是上帝的谋杀者,他说:“从未有过比这更伟大的业绩,因此,我们的后代将生活在比至今一切历史都要高尚的历史中。”(11)人们不敢面对一个缺乏终极价值和意义的世界,不敢面对人生的残酷真相,尼采的“上帝之死”是困顿和焦虑的开始。存在哲学的“焦虑观”就是个体生命失去神恩(Gracc)搀扶后无所依靠的不安的表达,它揭示了现代人在失去传统的世界的意义后对人生“在世”本身的一种牵挂和自觉。存在哲学对“焦虑”的揭示确立了个体生命的自由本体论的地位和通过个体生命的自由创造赋予世界一种新的意义的企图,而与这种个体自由凸显相随而来的是一种无家可归的失落感和孤独感。(12)焦虑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对毁灭性的“狭窄”(narrowness)焦虑,也就是对无路可逃、对害怕掉进陷阱的焦虑;另一种是对毁灭性的“敞开”(openness)的焦虑,也就是对无限的、无形式的空间(人坠入其中而无立足之地)的焦虑。与这两种焦虑相对应,社会的境遇也具有双重特征,一方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