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1937---1945年全民族抗战时期的主要军事斗争 * 武安一中 孟庆莲 一、三四十年代的日本侵华 2.日军的滔天罪行 潘家峪惨案 南京大屠杀 七三一部队 1.日本侵华一系列战争 主题一 狼子野心 野蛮侵略 问题一:此事发生在1931年日军攻占沈阳,事后不到半年,日军占领整个东北. 问题二:此事发生在1932年1月,为迫使国民政府投降,日军袭击上海. 问题三:同年,日本扶植清废帝溥仪做傀儡建立的国家. ——九一八事变 ——一二八事变 ——建立伪满洲国 问题四:1935年,日本为侵占华北,蓄意制造了一系列事件,威逼平津。 ——华北事变 问题五:此事发生在1937年7月7日,标志着日本全面侵华。 ———卢沟桥事变 1.日本侵华一系列战争 1931年九一八事变 1932年一二八事变 1937年八一三事变 1937年七七事变 1935年华北事变 1938年10月占领广州武汉 日军不断扩大侵华战争,战火遍及近半个中国。给中国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日军的侵华战争 BACK 焚烧杀害的潘家峪村民 日军轰炸后尸体遍野的街头 潘家峪惨案 为掩盖滥杀罪行,封存此照半个世纪之久 人头示众 凝视300000,—— “3”后面是一个个“0”(零)吗? 不 ----- 分明是一颗颗屈死的头颅, 正面对屠刀, 怒目相看! 凝视300000,—— “3”后面是一个个“O”(圈)吗? 不------ 分明是一根根高悬的绞索, 东条英机们 ,不正吊死在耻辱柱上? ?????????????????? 凝视300000,—— 字字在喷火,声声在呐喊: 多行不义必自毙, 血债要用血来偿还! 《凝视300000》 模拟法庭------《东京审判》 法官由美、中、英、苏、澳大利亚、荷、印、加、法、新西兰、菲11国组成 角色扮演 主题二 万众一心 众志成城抗日 探究:1、全民族抗战是如何实现的? 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的全民族抗战 ·主导作用: ·转折点: ·实现标志: ·决定因素: ·推动因素: 上升为主要矛盾。 抗日救亡运动 倡议、主导和促成。 的和平解决。 1937年9月,国民党公布 中共提交的 中日民族矛盾 中国共产党 西安事变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实现了全民族抗战 不断高涨的推动。 国共合作宣言。 开展 ,建立 。 百团大战 两个战场协同作战 国民党 共产党 1937年8月洛川会议后,八路军、新四军 1940年下半年发动 。 淞沪会战 太原会战 徐州会战 武汉会战 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 取得了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 取得了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 抗日战争进入到相持阶段 平型关 台儿庄 远征缅甸 国际战场的开辟 正面战场 (片面抗战路线) 敌后战场 (全面抗战路线) 游击战争 敌后抗日根据地 自主学习 少数民族的抗日武装 。 回民支队 相互依存 相互配合 主题三 凯歌奏响 伟大的胜利 三、抗战的胜利 1、胜利标志: 2、抗日战争胜利原因: 3、胜利的历史地位: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谁打败了日本? 谜语趣闻:1945年抗战胜利后,沉浸在抗战胜利喜庆氛围中的重庆,某大报副刊刊出一则谜语,谜面是日本投降的原因,谜底是打一中国古代名人。结果出现四个谜底:屈原、苏武、蒋干、华佗。 问题一:你能理解四个谜底的含义吗? 问题二:你赞同哪一个谜底?请简要说明理由。 说说其他谜底的可以理解之处。 问题三:如果以上谜底你都不赞同,试一试自己拟定一个谜底,但要有合理的解释。 讨论讨论 中外反法西斯力量共同打败的。 中国人民的长期抗战(局部和全民族抗战)对打败日本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世界反法西斯国家和人民的支持和配合;美国的原子弹、苏联的出兵加速了日本的投降。 2、抗日战争胜利原因: BACK 探究探究:抗日战争在中国近代反侵略 战争中的历史地位如何? 在南京举行的日军投降仪式 签订《南京条约》 签订《马关条约》 签订《辛丑条约》 (1)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 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外来侵略的完全胜利。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