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眼英译的方法初探.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诗眼英译的方法初探

诗眼英译的方法初探   【摘 要】诗眼是指一句诗或一首诗中最精炼传神的一个词语,研究诗眼的翻译方法,对古诗词翻译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本文首先定义了诗眼在古诗词中的传神作用,然后提出古诗词英译过程中诗眼丢失的现象,最后通过对多位古诗词译家译作的研究,探讨和归纳古诗词诗眼英译的规律和方法。   【关键词】诗眼;诗眼丢失;诗眼英译方法      1.诗眼   诗眼,是诗人灵光乍现和字斟句酌的结果,是理解古诗词的关键。因而诗眼的翻译,是古诗词英译的最重要的一把钥匙。“诗眼”一词最早见于北宋。苏轼诗云:“天工忽向背,诗眼巧增损。”《古汉语实用词典》对诗眼的解释为一句诗或一首诗中最精炼传神的一个字。亦指一篇诗的眼目,即能体现全诗主旨的精采的诗句。也就是说,诗眼是作品的点睛传神之笔,其形象鲜活,神情飞动,意味深长,引人深思,富于艺术魅力。中国是诗的国度,文化博大精深,语言绚丽多彩。诗词的英译就是将我们璀璨的文化和历史展现给世界。我们在翻译古诗时,就应学会巧抓“诗眼”的翻译。 “诗眼”既得,就能势如破竹,就能更好地表现诗的丰富含义和诠释诗的无穷魅力。本文将从翻译诗眼的角度,通过对不同古诗词译家译作的研究,探讨和归纳古诗词诗眼英译的规律和方法。   2. 诗眼的丢失:   在翻译诗眼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很多的困难。因为中西方语言的差异,很多时候无法直译,无法找到相对应的替代词,不可避免地造成诗意的丢失。正如美国诗人弗罗斯特(Robert Frost)的感叹:“诗者,译之所失也。”(Poetry is what gets lost in translation)。(蔡平 82) 因而,诗眼意义丢失的情况也不为少见。以下几例都很好地说明了诗眼丢失的现象。   宋祁《玉楼春》中的名句:“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这两句诗句中,“轻”和“闹”是诗眼。诗人巧妙地使用了通感,使读者如见其形、如临其境、如闻其声。晓寒不会有“轻”的感觉,但它们超常地组合在一起,使晓寒变得可衡可量,可触可摸。 “春意”会“闹”。诗人由枝头繁茂的红杏花联想到了春意,又由春意之“闹”,使人宛如听到了枝头上的喧闹。王国维在评论“红杏枝头春意闹”一句时说:“著一‘闹’字,境界全出”。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Beyond green willows morning chill is growing mild;   On pink apricot branches spring is running wild.   (谢真元 16)   在译文中,我们发现原诗中的通感“轻”和“闹”二字的美好意境丢失了,译者顺从西方用语习惯,把“晓寒轻”译为“growing mild”,这样“晓寒”没有了“轻”的感觉,即没有了从温觉到触觉的过渡。同时,译者把“春意闹”译为“running wild”,没有了从视觉到听觉的转换,译者只是用拟人的手法展现了春天的生机勃勃。但值得借鉴的是:译文还是最大程度地重现了原诗的意味,选用“mild”和“wild”两字,很好地展现了押韵和对应。虽然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寻求最大程度的保留原诗的意味,其方法和翻译技巧仍是值得我们借鉴的,然而由于中西语言的差异,诗眼翻译还是诗歌翻译中的一大难题。本文提出了一些翻译诗眼的方法,虽然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但是为诗眼翻译提供了一些参考。   3. 翻译诗眼的方法   3.1移情法:   移情法既指译者想象自己处于诗人或诗中之“我”的境地,去感悟其思想感情,又指译者在进入诗人的心理状态或模拟器审美定势之后,把感情“外化”而移入诗歌形象,使诗歌形象心灵化和人格化,从而与诗人的审美感受产生共鸣。(卓振英 27)。在翻译诗眼的时候,译者可以选用移情法,在诗词的英译过程中营造一种语境和意境,以更为全面和丰富地表现诗眼。   我们不妨看一下李清照《醉花阴#8226;九日》结尾初:“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翻译。该词中“瘦”字为词中之眼。此句描写的是西风乍起,卷帘而入,使人愁思更深,以黄花来比喻人因相思而憔悴,衬托出“莫道不消魂”的深意。而一个瘦字,尽显女诗人身心憔悴不堪,以及对丈夫相思之深在整篇中起了画龙点睛的作用,把愁字推向了最高峰,给读者带来了强烈的震撼力和深深的怜爱之心。以下是卓振英等译家对“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翻译。   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译文一:When it rolls up the curtain, the west wind would grieve   At a figure thinner than the flower today.   (卓振英 84)   译文二:With the curtain flapping in the west wi

文档评论(0)

ertery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