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约型城市绿地的空间形态生成机制浅析―以广州绿地系统为例.docVIP

集约型城市绿地的空间形态生成机制浅析―以广州绿地系统为例.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集约型城市绿地的空间形态生成机制浅析―以广州绿地系统为例

集约型城市绿地的空间形态生成机制浅析―以广州绿地系统为例   Probe of Generative Mechanism of Spatial Form of Intensive Urban Green Space-Taking Guangzhou as an example   LIU Xiao-dong, HUANG Xue-hua, GUO Chun-hua*   (College of Horticulture and Landscape Architecture, Zhongkai University of Agriculture and Engineering,Guangzhou 510225,China)   摘要: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城市建设强调低碳、节约紧凑理念,集约型城市绿地空间形态生成受多个因子的影响和作用,具有一定的规律,既遵从城市资源状况,又受功能机理制约,按自身规律发展演化、不断完善,表现为一种自组织机制。   关键词:城市绿地;空间形态;集约型城市;生成机制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641(2015)01-0000-00   收稿日期:2014-07-30   修回日期:2014-09-16   Abstract: The city construction emphasis on low carbon, saving compact idea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new urbanization. The generation of the spatial form of intensive urban green space was influenced by some factors,which has certain laws. It complied with the situation of city resource, developed and improved continuously in its own laws by the restriction of functional mechanism ,which expressed as a self-organization mechanism.   Keywords: Urban green space; Spatial form; Intensive city; Generative mechanism   城市绿地空间形态主要指城市中各类绿地的空间位置关系及其相互作用特点,即城市绿地在空间上的布局特征。城市绿地空间形态的生成过程受多个生成因子的影响和作用,具有自身的规律。广州作为人口密集的大城市,城市绿地空间形态的生成源于对土地上的自然和人文资源的利用,受到绿地功能机理的制约,在人均用地逐年降低的情况下,绿地系统在集约紧凑型的城市开发模式的主导下,满足了城市居民的使用需要,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生态效益。   1 集约型城市绿地空间形态特征   在中国城镇化推进过程中,资源环境的压力越来越大,资源约束已经成为中国城镇化发展的瓶颈。新型城市化发展模式已从规模扩张转向质量提升,其绿地系统注重资源的高效利用,形成集约型的空间形态,具备以下特征:   1)具有合理的规模和结构。绿地从注重数量、规模向注重质量、内涵转变。在空间形态上集约利用土地,根据游憩和防灾避险功能需要确定适宜的绿地指标和结构,既满足居民生活需要,又节约土地资源。   2)高效的资源利用效率。通过“遵循自然”的绿地空间形态结构达到节约、保护山水资源和耕地资源的目的。实现绿地景观建设的低成本、高质量。   3)良好的绿地生态效益。以合理的生态格局增强城市绿地系统的生态服务功能,通过绿地改善环境质量,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   2集约型绿地自组织机制   城市绿地的功能主要包括游憩、防灾避险、生态和景观4个方面,集约型绿地系统根据绿地功能机理产生的制约力自发地作用于绿地空间形态的生成,并依据城市资源状况在合适的地点形成规模恰当的绿地,既能满足功能的需要,又不浪费土地,形成功能合理、高效紧凑的绿地系统,表现为一种自组织现象。   2.1 游憩行为特征制约机制   2.1.1 游憩需求导向形成绿地的圈层结构   游憩行为具有空间特征,制约着绿地的空间分布。广州市游憩绿地根据市民游憩空间行为特征,考虑满足居民出行的不同要求,形成由近及远、由小到大的圈层式空间分布形态(表1)。   表1 广州游憩绿地空间分布层级   Tab.1 Spatial distribution level of recreational green space in

文档评论(0)

151****19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