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柳永(约987——1053),北宋词人。字耆卿,原名三变。因排行第七,又称柳七,福建崇安人。宋仁宗朝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由于仕途坎坷、生活潦倒,他由追求功名转而厌倦官场,沉溺于旖旎繁华的都市生活。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伎生活,尤其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创作慢词,发展了铺叙手法,促进了词的通俗化、口语化,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很广。有《乐章集》。 ·北宋第一个专力作词的词人 ·大量创作慢词的第一个词人 ·婉约派的代表词人 全词通过对清秋景物的描写,离别场面的铺叙,以及别后凄凉境遇的想象,创造了一种浓厚的感伤气氛,从而抒发了失去爱情的痛苦和对身世飘零的感慨。 小结 词人以冷落的秋景作为衬托来表达和情人难以割舍的离情。 词中即景抒情 ,融情入景,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境界。运用白描的手法,抒情中含有叙事性和情节性,也是该词的一大特色。 * * * * * * 柳永 《避暑录话》 “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 宋仁宗:“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 传说苏轼曾问一个善于唱歌的幕士:“我词何如柳七?”这人回答:“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 解 题 《雨霖铃》词牌名,也写作《雨淋铃》。相传,唐玄宗入蜀时因在雨中闻铃声而思念杨贵妃,故作此曲。曲调自身就具有哀伤的成分。 柳永才情卓著,但一生仕途坎坷,更多的时日跟歌伎们一起,过着依红偎翠,浅斟低唱的生活。他深深了解歌伎们的生活,深切同情她们的不幸遭遇。在他的作品中,很多是反映同她们在一起的悲欢离合。《雨霖铃》便是其中的一首,这首词写的是他离开都城汴京时与一位红颜知已缠绵悱恻、哀婉动人的别离情景。 写作背景 朗读 课 文 体会作者的感情试想一下当时的情境。 1.作者描写了哪些景物?有什么特点? 2.文章抒写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自主探讨 离别环境 离别场面 此去行程 寒蝉 长亭 骤雨 烟波 暮霭 楚天 离别难 无绪催发 泪眼无语 凄切悲凉 难分难舍 惆怅伤感 融情入景 (实) (虚) 上阕: 上阕写一个秋天的傍晚,词人和他心爱的人在都门外长亭分别时依依不舍的情景。 今宵酒醒 此去经年 杨柳 晓风 残月 好景虚设 风情难言 酒醒伤情 惨不成欢 相见时难别亦难 过 渡 伤离别 因情造景 虚景实写 情景交融 下阕: 下阕是词人想像别后羁旅生活的情景。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