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长足大竹象防治试验的研究
长足大竹象防治试验的研究
摘要 长足大竹象是竹林内重要害虫,其成虫及幼虫取食竹笋,在各地区均1年1代,但在广西成虫出土时间比其他地区略早。通过对长足大竹象防治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呋喃丹每丛竹150g填埋处理防治后,7d与21d观察防效分别为38.92%、 45.10%。纱网袋、薄膜袋套袋防治后,成竹率分别为75.56%和70.27%。
关键词 长足大竹象;危害;防治
中图分类号 S763.38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08)13-0144-02
长足大竹象又名竹横锥大象,属鞘翅目象虫总科象甲科昆虫[1],主要分布于我国及越南、缅甸、泰国等东南亚地区,国内广泛分布于四川、重庆、广东、广西、贵州等省(区)[1,2]。长足大竹象是重要的林业害虫,国家林业局2003年4月首次发布我国林业危险性有害生物名单将其列入156种昆虫及螨类检疫对象之一。其寄主广泛,危害?竹属、绿竹属、牡竹属等属内28种竹种的竹笋[2],其中主要危害慈竹、青皮竹等丛生竹竹笋,危害率50%~80%[3]。竹子经济价值极高,竹材是重要的造纸原料,竹笋亦是经济作物,近年来栽种面积不断扩大。由于大面积种植单一竹种,导致长足大竹象危害大发生,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如该虫在广西田林六隆八渡笋基地造成每年经济损失1 000万元以上[4],更甚者在乐山市沐川县每年经济损失将近3 000万元[3,5]。因此,加强对长足大竹象的防治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笔者于2006~2007年在广西华劲竹林发展有限公司南宁市五塘镇竹林种植基地对长足大竹象进行了系统观察并进行了防治试验。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地
试验地位于广西南宁市五塘镇广西华劲竹林发展有限公司竹林种植基地内。
1.2危害现状观察
试验地内选定60丛杂交竹(撑篙竹为母本,大绿竹为父本),对长足大竹象进行观察,每2d调查1次,结合室内饲养,观察并记录各虫态发生情况和其在林间的危害现状。
1.3化学防治
(1)供试药剂。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艾美乐,拜耳作物科学公司)、80%氟虫腈水分散粒剂(锐劲特,拜耳作物科学公司)、3%啶虫脒乳油(莫比朗,日本曹达株式会社)、3%呋喃丹颗粒剂(美国FMC公司)。
(2)室外试验。选取标准地将其划分5个小区即5个处理,每小区选定60丛杂交竹,分别使用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2 500倍液(A),80%氟虫腈水分散粒剂2 500倍液(B),3%啶虫脒乳油100倍液(C),3%呋喃丹颗粒剂(D),清水对照(CK)。3%呋喃丹颗粒剂以每单丛竹150g进行埋药处理,埋药时在竹坑周边挖一浅环沟,施药后再回土覆盖。其余药剂均采用农工16-L型背负式喷雾器喷施,以竹笋表面被喷湿为宜。重复3次,各小区随机排列。施药后7d、21d调查竹笋受害率。
1.4套袋防治
(1)试验材料。纱网袋(38目尼龙纱网剪裁成长100cm、宽25cm的纱网袋)、薄膜袋(薄膜制成长75cm、宽20cm的薄膜袋)。
(2)套袋方法。选取标准地划分3个小区,每小区内选定20丛杂交竹,分别用纱网袋、薄膜袋对新竹笋套袋处理,对照区不套袋。自出笋起每间隔2d观察试验区,发现高于20cm以上新生健康竹笋即套袋,网袋口用橡皮筋扎住,直至出笋结束。重复3次,各小区随机排列。待竹笋成竹后统计被害率及成竹率。
2结果与分析
2.1危害现状
如表1所示,长足大竹象在广西1年1代,以成虫在土中蛹室内越冬。翌年5月下旬成虫出土,10月下旬为成虫终见。成虫危害期为6月上旬至10月中旬。幼虫危害期为6月中旬至10月下旬。6月下旬至11月上旬下地入土化蛹。7月上旬至11月上旬羽化成成虫越冬。卵期3~4d,幼虫取食8~16d老熟下地入土,蛹经20余天羽化成虫。
长足大竹象成虫出土后,利用坚硬喙插入笋内部取食幼嫩组织补充营养。取食部位常在距笋尖15~45cm处,取食孔长1~3cm,其外层纤维凌乱外翻。被取食后的竹笋内腔变黑、腐烂、有恶臭味。补充营养后,成虫即交尾产卵,雄虫可与同一雌虫多次交配,也可以与多个雌虫交配。成虫飞行能力极强,上午和傍晚为活动高峰期,中午高温和雨天极少活动,具假死性,摇动竹子后立刻坠落地面,六足抱紧,腹部向上,片刻后迅速爬行或飞行逃跑,部分成虫受震吓后立刻飞走。
雌虫产卵时头向下,以管状喙在笋箨上啃钻产卵孔。产卵孔钻好后,掉头用尾部的导卵器将卵送进洞中,卵多产在距笋尖20~45cm处。产卵孔外观椭圆形,长径0.4~0.7cm,短径0.2~0.4cm。雌虫一般一笋一卵,少数一笋多粒。
幼虫孵出后即向上取食,直至笋尖,再向下取食。幼虫3龄后食量增大,至老熟下地前可将幼嫩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