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层视角下的农村社会工作实践反思-中国社会学网.PDF

底层视角下的农村社会工作实践反思-中国社会学网.PDF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底层视角下的农村社会工作实践反思-中国社会学网

底层视角下的农村社会工作实践反思 ——以E社工站为例 万江红万江红 黄晓霞黄晓霞 摘 要:E 社工站自运营至今,在提升农村留守儿童能力与改善亲子关系等方面已初见成效,但还存 在实践困境:服务对象在参与活动过程中存在厌倦、散漫、抵触等消极情绪,且评估出现前后矛盾的情 况。本文尝试借助底层视角“还原历史”的叙事方法、注重解读“隐藏的文本”以及由微观个体切入宏观 结构的理念来解释该现象,希望为解决类似困境提供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底层视角 农村社会工作 实践困境 [中图分类号]C9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828(2014)01-0068-06 DOI:10.3969/j.issn.1672-4828.2014.01.010 万江红,华中农业大学文法学院教授;黄晓霞,华中农业大学文法学院硕士研究生(湖北武汉 430070 )。 农村社会工作是中国本土社会工作实践的产物,国内的农村社会工作实践发展经历了从知识 分子的尝试到发展停滞再到多力推动的恢复发展等阶段(杨发祥、闵慧,2011 )。目前,学术界关于 农村社会工作的研究呈现出两种状态:一种是宏观层面的路径探索,就社会工作的本土化、专业 化、科学化发展方向展开探讨。就理论视角选择而言,在克服传统“问题为本”的扶贫视角带来的 弊端基础之上(张和清等,2008 ),存在增权理论和优势视角的应用偏好,因为农村居民整体处于 “能力和资源缺乏”的状态(聂玉梅、顾东辉,2011 )。就实践方向选择而言,以强调注重本土文化因 素为主,如学者王思斌(2001 )认为社会工作本土化需要以中国本土的文化与现有的经济制度为参 考,在此基础上采取依靠原有体系、注重生活文化的策略。学者古学斌(2007 )也同样考虑到了文 化因素对于社会工作实践的影响,他认为农村社会工作者需要注重自身的主体位置,不能忽视实践 中出现的文化识盲现象;另一种是微观层面的实务实践,多以项目运作为主,探讨社会工作在相关 领域的介入方式,推进实务技巧的发展,如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与农村留守老人的休闲生 活等方面的介入。综合来看,无论是农村社会工作的实践方向与视角选取,还是具体实务技巧的 ·68 ·社会工作 底层视角下的农村社会工作实践反思 研究,都在逐步发展完善,为后人的研究奠定了基础。就其理论视角选择而言,除了增权理论、优 势视角和社会生态系统视角,是否还存在能够指导社会工作实践的其他理论视角?农村社会工作 实践到底存在怎样的困境?对于这些困境又该作何解释?为解答这一系列问题,本文将以笔者在 E 社工站的实践经历为例,尝试将底层视角应用于农村社会工作实践之中。 一、底层视角与农村社会工作 底层研究最早出现于1970年代末的印度,在当地加尔各答社会研究中心的推进下于社会学话 语空间中迅速扩散。究其原因是底层视角开辟了一种新的研究路径,将公众视线实行了自上而下 的转移,突出对底层社会的关注,强调站在底层群体的立场上,以逐层拆解精英主义历史叙事、重 读历史的方法来重新解读底层群体的行动逻辑,还原被遮蔽的底层历史,是一种反对精英霸权主 义的研究视角。中国当下在意识形态的影响下,政治化的话语往往掩盖了复杂生猛的社会现实 (赵树凯,2008 ),中国底层群体话语通道的缺失和印度历史中底层记述的缺席是相似的(王庆明, 2011 )。作为被排除在城市群体等主流社会之外的群体,农村留守群体缺乏社会资源、缺乏畅通的 发声渠道,具有典型的底层群体的特质。而农村社会工作的任务便是关注农村底层群体,解决底 层群体的现实困难。 底层研究认为现存的对底层的解读的方法都是建构在精英统治者话语框架之内的。为了还 原事件本身,也为了表达底层的真实声音,底层研究所采用的是重读历史的叙事方法,一种对文本 进行批判分析的解构精英主义的方法,一种以研究对象为主的口述方法。研究者古哈将历史叙事 的话语划分为主话语、次话语和亚次级话语:主话语是指官方对底层行动的理解,次话语则是以官 方版本的调查报告、回忆录等,而亚次级话语则是指没有被精英话语所遮蔽的原生态历史研究资 料(Guha ,1983) 。农村社会工作的服务对象由于

文档评论(0)

fengruil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