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1.1电荷库仑定律.ppt

  1. 1、本文档共3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常见的1.1电荷库仑定律

刘桂成2017.9.15 知识与技能 知道元电荷、点电荷、静电常量 通过实验理解电荷守恒定律 理解库仑定律的含义和表达式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比天电和地电,以及定性和定量、神学和科 学对电现象的认识,了解人类对电荷的认识过程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人类对电现象的认识过程,体会人类探索自然规律的科学方法、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培养热爱生活的情趣 重点 学习和借鉴本节课的研究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电荷守恒、库仑定律的特点和规律 难点 电荷守恒、库仑定律 教学重难点 本节导航 一. 接引雷电下九天 二. 电荷 三. 电荷守恒 四. 库仑定律 电闪雷鸣   电闪雷鸣是自然界常见的现象,古人认为那是“天神之火”,是天神对罪恶的惩罚,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对它充满畏惧。 近代电学的发展 17世纪马德堡市市长盖里克发明摩擦起电机 约1745年电学实验变得很普及,甚至在荷兰和德国出现了做电学实验的公开表演。那时候荷兰莱顿的著名物理学家穆欣布罗克试图使瓶内的水带电,结果发现电可以长时间的储存在绝缘玻璃瓶,这样就发现了我们现在所说的“莱顿瓶”。   天上的雷电和我们平时接触到的电究竟有没有联系?    1752年6月的一个阴雨天,富兰克林用绸子做了一个大风筝,在风筝顶上安了一根细铁丝,一根麻线的一端连接铁丝,另一端拴一把钥匙并塞在莱顿瓶中。他和儿子一起把风筝放到天上,牵着风筝的一根丝绳系在遮雨棚内。当一阵雷电打下来,他看见末端的纤维散开,并且莱顿瓶也带上了电。 同学们千万不要重复这样危险的实验哦!   富兰克林 美国科学家、发明家、政治家、美利坚合众国创始人之一    富兰克林的实验证明了闪电是一种放电现象,与摩擦产生的电没有区别。他为我们揭开了天电的奥秘,统一了天电和地电,使人们摆脱了对雷电现象的迷信。 1、 静电现象   经过摩擦的物体,如塑料笔杆、玻璃棒,能够吸引轻小物体,我们说这些摩擦过的物体带了电荷,这些电荷静止在物体上,这类现象叫做静电现象。 1、自然界中的两种电荷(富兰克林命名) ①把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称为正电荷. ②把用毛皮摩擦过的硬橡胶棒所带的电荷称为负电荷. 一、电荷 2、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 _ 带电体吸引轻小物体. 3、电荷的多少叫电荷量,符号:Q(q) 单位:库仑(库) 符号:C 怎样使用验电器? 验电器结构如何? 原理是什么? 验电器 两个金属箔片能够因为带同种电荷而张开。 静电计 一种特殊的验电器,上面是个金属球,下面是一根固定的金属杆和一个金属箔片,能够根据指针偏转的角度表示带电的多少。 用玻璃棒或塑胶棒和丝绸摩擦后,用棒去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发现箔片张开,表明玻璃棒带了电。   玻璃棒和丝绸为什么会带电?   这种使物体带电的方法叫什么?              演示 2、摩擦起电 ——摩擦起电 物质的微观结构是怎样的? 原子 原子核 核外电子 质子 中子 (正电) (不带电) (中性) (负电) (正电) 二、使物体带电的方法 1、摩擦起电 核外电子 离原子核较远的电子受到束缚能力小,不同的核对外层电子的束缚能力也不同! 摩擦时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 一 个 物 体 得 到电子:带负电 另一个 物体失去电子:带正电 摩擦起电的实质是: + - e 带电规律: 带上等量异种电荷. 3、接触起电 探究 接触起电的实质是什么? 接触 带电球A 不带电球B A、B都带电   带电球A与不带电球B接触,最后B球也带上电,是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   接触起电的实质:电子的转移 3、接触带电 接触结果: 先中和再均分 两个完全相同的带电导体,接触后再分开: 4、感应起电 演示   取一对用绝缘支柱支持的金属导体A、B,使它们彼此接触。起初它们不带电,贴在其下面的金属箔是闭合的。   1. 带正电荷的球C移近导体A,可以看到A、B上的金属箔都张开了,这表示A、B上都带了电。    2. 如果把A、B分开,然后移去C,可以观测到A和B仍带有电荷。    3. 让A和B接触,金属箔就不再张开了,表明他们不再带电了。 A、B所带的电荷是等量的,互相接触时,等量的正、负电荷发生了中和。 把电荷移近不带电的导体,可以使导体带电的现象,叫做感应起电。 三. 电荷守恒定律 大量事实表明:    电荷既不能创造,也不能消灭,只能从一个物体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renwofei8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